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晴夏未央
本书标签: 现代  双女主  暖榆歆祁 

复调

晴夏未央

苏晴的听觉恢复得像一场缓慢涨潮。

最初几天,她总被空调风声惊得跳起来。小夏的呼噜声让她整夜失眠,而雨滴砸在遮阳棚上的动静,则吓得她打碎了三个杯子。林夏在钢琴旁挂起绒布帘,每个琴键都裹了消音垫,但苏晴反而扯下那些屏障。

"太假了。"她说话仍带着金属质感,像耳蜗处理器传递的电子音,"真实世界...本来就有杂音。"

复健师建议从自然声开始适应。于是每天清晨,林夏都牵着苏晴去海边认声音。浪花是"哗——",海鸥是"嘎",而埋在沙砾下的贝壳,刮擦时会发出"咔啦"的脆响。苏晴把这些录下来,做成名为《新耳》的声音日记。

深秋的某个傍晚,林夏发现苏晴独自坐在琴房。她正尝试用恢复的听力校对小提琴音准,但电子耳蜗对高频的失真处理让这项工作变得困难。A弦听起来像隔着水缸,E弦则干脆变成尖锐的电子音。

"别勉强。"林夏递过降噪耳机。

苏晴却摇头,突然摘下耳蜗处理器。在绝对的寂静中,她将琴颈贴在颧骨上,开始调弦。通过骨骼传导的振动,她找到了记忆中的标准音高。

"看,"她在林夏手心写字,"旧耳朵...和新耳朵...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我。"

***

柏林爱乐的邀约最终定在圣诞前夕。演出前一周,苏晴收到苏父寄来的包裹——是她童年那把1/4尺寸的小提琴,琴腹内壁刻着「给晴晴的月光」。没有附言,但松香盒里塞着两张音乐会VIP座票。

《晴夏》在柏林的首演颠覆了传统交响乐编制。苏晴戴着耳蜗处理器站在指挥台左侧,首席小提琴手根据她跺脚的节奏起弓;林夏的钢琴则接入整套振动装置,将低频直接传导到乐池地板。当乐曲进行到再现部时,苏晴突然摘掉处理器,完全依靠脚下振动完成了华彩段落。

谢幕时掌声经久不息。林夏看见观众席上的苏父正用节目单挡着脸,身旁空着的VIP座位上放着那本《创伤后应激障碍康复指南》。

返场环节,苏晴做了件疯狂的事——她请全体观众关闭手机,在绝对安静中演奏了未使用电子耳蜗的《G弦上的咏叹调》。琴箱紧贴颈动脉,每个音符都通过骨骼传导先被她自己听见,再震颤着传递给最近的听众。

"这不是音乐,"次日《柏林晨报》乐评写道,"是生命本身在共振。"

上一章 静默如海 晴夏未央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