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李素衣的阳春刚起,宾客中一道琴音齐奏。
她抬眼看着台下宾客中,一位身着素衫的翩翩公子笑看着她。他的眼光和煦如春风,很是温暖。
台下的人群中没有李裕,他去了哪里?让她平静如水的心泛起微波。
“李姑娘等等……”
那素衫公子叫住将要离去的李素衣,笑着开口:“能否与李姑娘切磋切磋,合奏一曲《凤凰台上忆吹箫》?”
她踌躇不决,这时柳姨却走了过来,喜笑开颜:“难得世子爷看的起我们素衣,素衣也是三生有幸能与世子爷合奏这名曲。”
柳姨都答应了,她不得不从。
《凤凰台上忆吹箫》这曲她是信手拈来,可她的心却飞走了。
看着世子柴珺投来的目光,她不是不懂,那是一种同为知音的敬佩。
以曲会意,柴珺对她有些相见恨晚。
李裕的出现打破李素衣的心思。她在他眼里,是李素衣还是钟素秋。她心里在纠结这个问题?可笑又愚不可及!
李裕也弄不清李素衣与钟素秋有什么联系,但就是萦绕在他心底。于是,他派人去查访了钟素秋,也算是弥补自己当年无礼的过失。
今日的李裕也不再有从前的影子,当小豆子头疼主子死性不改流连花丛时,李裕决然收手,埋头经营茶楼。大造声势开展了一场斗茶会,一时间声名鹊起,招揽了不少生意。
店里还推出了很多新花样,沁香阁不单有各地名茶,还可以看戏听曲,还有专人烹茶,还有各式各样特色点心,生意红火非常,让小豆子乐开了花。
一日,李素衣同世子柴珺来沁香阁喝茶,两人同着素衣眉眼含笑,看起来如此登对,引来众人艳羡。
李裕看在眼里,无言以对,只是心里有些落寞,自嘲的一笑上楼去了。
李素衣看见李裕上楼的身影,心里怦然一动,涌上喜悦。见他头也不回的上楼,她又垂下了头。
小豆子瞧两人并肩而立,似是一对璧人,笑问: “二位,是否要个雅座?”
两人共处一室,品茶论乐无不乐意快哉。
李裕就在隔壁,听探子打听到的消息,才知道李素衣的过往。
那年被拒绝后,她与母亲去投靠舅舅。不到一年她舅母赶出。来到扬州,母女靠刺绣维持生活。母亲因劳累过度病逝,一人带着弟弟艰难度日,无奈卖身青楼,以供弟弟念书。原来,她受了那么多苦!
李裕路过李素衣与柴珺的雅间门前,听见从门内传来李素衣的笑声,如玉佩叮铃好听。手不自觉抚上腰间的玉佩,那个细小的素字,已经刻上他的心间,抹不去。
若是有缘,说来也可笑!峰回路转,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李素衣同柴珺下楼,柴珺去柜台付了茶钱,赞了茶水点心。
而她,在一旁看着正在拨打着算盘的李裕。
现在的他没有一丝玩世不恭,没有一点轻浮不屑。墨眉漆目凝视着账本,有力的五指如弹琴般拨打着算珠,很是娴熟的样子。这样的他,让人注目。
“素衣,我们走吧!”
她这才回过神,与柴珺一同离开。
他们变成了我们,他为何心有不快?早知世人善变,金钱本是恶魔,会吞没善良。即便是圣人也少不了衣食,自然少不了金钱。她有她的选择,她有她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