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江南重兴
暮春的细雨斜斜地掠过秦淮河面,在青砖黛瓦间织就一层朦胧的纱幕。小涛立在新建的石拱桥上,望着河心那艘满载桑苗的木船缓缓驶过。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浊浪滔天的惨状,如今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新插的秧苗,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自水患初定,他与韦小宝便留在了江南。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去,两人就已出现在田间地头。韦小宝总爱摇着折扇,用带着京腔的官话给老农们讲北方的耕种奇闻:“老丈可知这垄沟要开成‘人’字形?去年直隶有个村子用了这法子,麦子收成翻了三倍!”说着便蹲下身子,用竹枝在泥土上画出沟壑,阳光透过他指间的缝隙,在湿润的田埂上洒下细碎的金斑。
小涛则更注重实践。他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在试田里搭起竹棚,培育从福建运来的耐旱稻种。烈日当空时,他挽着裤腿泡在齐膝深的泥水中,手把手教农户如何控制插秧间距。有次暴雨突至,他顶着斗笠冲回试验田,用自己的蓑衣护住刚发芽的秧苗,浑身湿透却笑得开怀:“这些小家伙要是活下来,明年就能让大伙儿吃饱饭了!”
商业奇才韦小宝自然不会闲着。他盘下苏州城外一座废弃的织造坊,将其改造成拥有百台织机的工厂。工人们穿梭在木质框架间,梭子往来如飞,织出的云锦流光溢彩。开业那日,他特意请了戏班子唱堂会,还让人抬出写着“招贤纳士”的大匾额。“只要会使针线,不论男女都能来做工!”他的话引得人群骚动,不少穷家女子攥着粗布衣裳挤到台前,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重建的日子里,各种难题层出不穷。有次暴雨冲垮了新修的堤坝,小涛带着村民连夜抢险。火把照亮江面,他站在最危险的缺口处,指挥众人抛投沙袋。浑浊的江水一次次漫过膝盖,有人劝他回去,他却吼道:“我在这儿,你们就放心!”韦小宝则在后方调配物资,骑着快马在各个村落间奔走,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木料。
随着工厂的发展,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原料供应不足时,韦小宝亲自乘船前往杭州,与当地的蚕农签订长期合约;产品滞销时,他又带着样品北上,在京城的达官显贵间奔走推销。有次为了拿下一笔订单,他在王爷府前等了整整三日,终于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管事太监。
在两人的努力下,江南渐渐恢复了生机。田间的稻浪随风起伏,工厂的烟囱升起袅袅青烟,街道上商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苏州城的绸缎庄里,新织的云锦被抢购一空;扬州的码头,装满粮食的商船正准备启航。百姓们编了歌谣传唱:“小宝小涛本领高,江南重兴乐陶陶。”
消息传到京城,康熙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当看到江南巡抚呈递的捷报时,他忍不住抚掌大笑:“此二人真乃朕之臂膀!”随即下旨,特赐小涛“治水能臣”匾额,封韦小宝为江南织造府五品员外郎,还命工部绘制江南复兴图,悬挂于乾清宫东暖阁。
深秋的一个傍晚,小涛和韦小宝并肩走在南京的夫子庙。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照得秦淮河面波光粼粼。卖桂花糖藕的小贩推着木车经过,甜香四溢。“咱们这算是功成身退了?”韦小宝咬了口糖藕,含糊不清地问。小涛望着河上的画舫,目光坚定:“江南虽兴,可天下还有多少地方等着我们?”月光洒在两人肩头,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延伸向未知的远方。
此后,江南的百姓们常说,每当夜幕降临,就能看见两个人影在月光下漫步。一个摇着折扇,谈笑风生;一个背着竹篓,仔细查看着庄稼。而那座新建的石桥,被人们称作“双贤桥”,桥边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治水兴商,泽被万民。”每当有孩童在桥上嬉戏,老人们便会指着石碑,将这个关于两个异乡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春去秋来,江南的繁华更胜往昔。苏州的园林里,达官显贵们品茗赏景;扬州的盐商宅邸,夜夜笙歌。但最让百姓们铭记的,还是那两个带着北方口音的异乡人。他们没有华丽的官服,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却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饱受磨难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传奇。而他们的故事,就像秦淮河的流水,永远流淌在江南的记忆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文化也迎来了新的繁荣。小涛提议在各个村落设立义学,让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韦小宝则出资修缮了南京的贡院,还举办了盛大的文会,邀请各地的才子前来切磋。一时间,江南文风大盛,书院里书声琅琅,贡院外人头攒动。
在与百姓的朝夕相处中,小涛和韦小宝也渐渐融入了江南的生活。他们学会了用吴侬软语和村民交谈,爱上了甜甜的桂花酿,甚至能哼上几句昆曲。每当农闲时节,两人就会组织村民举办赛龙舟、斗蛐蛐等活动,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
然而,平静的生活下暗潮涌动。一些当地的豪绅对工厂的发展心怀不满,认为这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暗中勾结官府,处处刁难工厂。韦小宝得知后,没有退缩,而是利用自己在京城的关系,将事情闹到了康熙面前。康熙大怒,下旨彻查此事,那些豪绅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经历了这次风波,江南的发展更加顺利。工厂不断扩大规模,产品远销海外;农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百姓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小涛和韦小宝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繁荣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康熙突然驾临江南。他站在双贤桥上,望着眼前的繁华景象,感慨万千:“朕有你们二人,实乃大清之幸!”小涛和韦小宝连忙跪地谢恩。康熙扶起他们,笑着说:“你们为江南立下大功,朕要重重奖赏。但朕更希望你们能继续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此后,小涛和韦小宝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皆带来新的希望和改变。而江南,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他们的奋斗与梦想,也见证了一段永不褪色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