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调查,我决定冒着风险,接触“元灵社”。我利用自己“数字清道夫”的身份,在虚拟世界中伪装成一个对“意识共生”技术充满好奇的新人。通过一些隐秘的渠道,我成功与“元灵社”的成员取得了联系。
第一次接触是在一个名为“意识花园”的虚拟聚会空间。这个空间设计得像一个宁静的日式庭院,流淌着舒缓的音乐,到处是模糊的光晕。成员们在这里交流心得,分享他们“意识共生”的体验。他们说话的方式很特别,总是用一种飘忽不定的语气,仿佛他们的意识已经超越了物理身体的限制。
我小心翼翼地融入他们,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口中的“意识共生”,被描绘得无比美好:你可以体验他人的记忆、情感,感受从未感受过的世界,甚至能够集合众人的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异常。一些成员在谈论“共生”时,眼神会变得空洞,语气会变得机械,仿佛他们的话语并非发自内心,而是某种程序的指令。
我试图向他们打听莉莉丝的事情,但每当我提到她的名字,他们都会迅速转移话题,或者用含糊不清的话语搪塞过去。他们的反应让我更加确信,莉莉丝的死与“元灵社”脱不了干系。
在“意识花园”里,我遇到了一位名叫“灵蝶”的女性成员。她的虚拟形象是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声音甜美,语气温柔。她似乎对“意识共生”技术有着极深的理解,总是在向其他成员解释其原理和好处。我向她表达了我的好奇,并假装对加入“元灵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灵蝶”对我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她告诉我,“意识共生”并非简单的信息交换,而是一种深度的融合。她说,在共生状态下,个体的意识会汇聚成一个更强大的“元意识”,在这个“元意识”中,个体虽然保留部分自我,但会与群体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共享感受。她还说,这种共生是双向的,你影响他人,他人也影响你。
我问她,这种共生是否有风险。“灵蝶”沉默了片刻,然后用一种略带悲伤的语气说:“任何力量都有其代价。在追求升维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适应的个体。但那只是暂时的,最终他们会融入更宏大的存在。”
她的回答让我毛骨悚然。所谓的“不适应个体”,不就是那些意识崩溃的人吗?而所谓的“融入更宏大的存在”,听起来更像是意识被吞噬。
我开始暗中调查“灵蝶”的真实身份。在虚拟世界中,要隐藏身份轻而易举,但“数字清道夫”有自己的手段。通过追踪她的数字足迹,我发现她在一个月前才活跃起来,之前的数字记录几乎空白,这很不寻常。
在警方的协助下,我们对“灵蝶”的数字足迹进行了深度分析。最终,在一个加密的日志文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信息。“灵蝶”并非她的真实身份,她是一个伪装者。她的真实数字身份属于一个名叫艾莉莎的虚拟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