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爆发蔓延全世界的灾难,你会怎么做?
当然这只是个假设,因为危机未曾爆发,我们也无从知道真正的答案。但路易斯 · 萨奇尔讲的这个故事,或许会给我们一点启示。
处于灾难风暴中心的塔玛亚只是一个五年级孩子,她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好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全勤记录、成绩优秀、遵守校规、希望一生之中都只做正确的事。但阴差阳错,每天都和她结伴上下学马修为了躲避恶霸同学查德的挑衅,带着她走进了学校旁边的树林里。
他们对树林一无所知,更不曾预料到地上随处可见的一滩烂泥有着致命的杀伤力。于是,当查德追来时,塔玛亚情急之下抓起一把泥巴扔到他的脸上。随后,局面朝着任何人都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下去——塔玛亚碰到泥巴的那只手开始起泡流血,查德第二天失踪。
当所有人都把查德的失踪怪到他自己头上时,只有塔玛亚明白,不管自己手上的伤如何,查德的脸一定比他严重十倍。她告诉自己要勇敢,要做真正该做的事,所以她又毫不犹豫地一步步走入了树林,迎接成长中最艰难的挑战。更难能可贵的是,受尽查德欺负的马修,挣扎许久之后,也终于朝着树林走去,他不仅是为救死对头马修,也是为拯救曾经懦弱的自己。
三个孩子在危难重重的树林中,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彰显着成长的珍贵与勇敢的真义。
与此同时,环保部门召开的一系列秘密听证会昭示了致命泥巴出现的缘由——科技快速发展导致生态失衡,科学家研究的新能源发生突变。听诊会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回答或者是逃避真相的追索,或是一幅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他们并不在意蔓延全镇的灾难,而是关心如何自保,如何逃避责任。
与他们相比,孩子们身上有太多美好的品质,身上闪着太多人性的光辉。他们内心也有过斗争,也曾感到害怕,但在经过种种挣扎之后,他们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的面对,拼尽全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希望这个世界的美好一直持续下去。他们对责任并没有太明确的概念,但一举一动都体现了责任的内涵。这真让人觉得庆幸,即使科技再发达,即便大人再冷漠,未来也掌控着孩子们手中。
作者路易斯 · 萨奇尔曾以《洞》一书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他是编织好故事的高手,向来洞悉孩子们的心理,擅长创作校园小说。提及。创作这本《烂泥怪》的初衷,他说道,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口越来越多,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当自然与人类不能共存时,他坚信孩子比大了更勇敢,更坚强,也更懂得如何去面对,因为孩子心中充满光芒。
塔玛亚、马修和查德,就是这样的孩子。在灾难来临时,他们不曾退缩,而是以勇气面对成长中的灾难与挑战。最终,历经重重磨难,他们穿越了成长的迷雾,懂得了爱与温柔,满怀希望的朝未来,奔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