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传统艺术:国粹馆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德云社  月墨酱   

《八扇屏》7-12

传统艺术:国粹馆

7、糊涂人——张定边(两个版本)

版本一:

在想当初,元顺帝无道,普天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为防苍生造反,大丞相陀陀定下一计,恩开武举,引诱各路英雄到京都夺取“状元印”,使其自相残杀,再一网打尽。在武科场中,有一员好汉,安徽怀远人氏,世代务农,出身贫寒。自幼习武,相貌奇伟,猿臂善射,勇力绝人,他就是打虎将军常遇春,比武打雷,连胜数人勇夺武状元。陀陀赐毒酒与常,被英雄识破,遂大反武科场,摔死金头王,撞死银头王,枪挑铜头王,鞭打铁头王,二十七座连营一马踏为灰烬。众豪杰逃出京城,扯旗造反,常遇春扶保西吴贤王朱元璋,指挥义军,兵奔京城,一路上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斩关夺寨,势如破竹。

此时节,能与朱元璋抗衡者,惟有姑苏王张士诚,北汉王陈友谅,三方成鼎足之势,张士诚与陈友谅为结盟好,定下儿女之亲,姑苏大殿下张仁过江认亲之时,为刘伯温所获,暗中定下一计,命金陵名将巧嘴华云龙乔装改扮为姑苏殿下,过江认亲。华云龙来至九江,陈友谅满心欢喜,不料想,旁边惊动一人,此人年近六旬,须发银条,根根露肉,条条透风,两道剑眉直插入鬓,一双俊眼,皂白分明。头戴帅盔,朱樱乱颤,内穿软甲,外罩大红袄,上绣蟒翻身龙探爪,海水江牙。左肋下挎着一口青锋宝剑,真是不怒自威。此人乃九江大元帅,老将军张定边。张定边看破其中有诈,几次进言,陈友谅充耳不闻,反道老将军审时不清,辨事不明,泄私愤,官报私仇,真乃一糊涂人也。

到后来,陈友谅中华云龙之计,兵发玉山,起兵之时,那张定边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跪倒马前,是哀哀切切,陈友谅并不理睬,催马而去。大队人马来至玉山,呛啷啷一棒铜锣响亮,四下里杀声震耳,九江人马死伤大半,陈友谅丢盔卸甲,遍体鳞伤,落荒而逃,逃至九江口,前有大江,后有追兵,“看孤王死于此处”,言还未尽,一叶扁舟,悄然而至,船头上昂首挺立,正是那赤胆忠心老将军张定边,口呼“我主不必惊慌,糊涂人特来接驾。”陈友谅顿足捶胸,满面羞惭,“悔不听将军之语,到如今,国破家亡,前言在耳,孤有何面目重见故人,老将军哪里糊涂,分明是我北汉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正是:

九江口内摆大兵,偷梁换柱显奇能,

扁舟一叶来救主,耿耿丹心老英雄。

7、糊涂人——张定边

版本二:

元顺帝无道,普天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为防苍生造反,大丞相脱脱定下一计,晓谕天下,恩开武举,各路高人纷纷进京。老脱脱又定下十条绝后计,想把天下的英雄一网打尽。在武科场中,有一员好汉,乃是怀远安宁黑太岁、打虎将军常遇春。这位英雄是马踏贡院墙,戳枪破炮,摔走炮台,扯天子半幅龙袍,揪袍捋带,酒泼太师,杯砸怀王,单膀力托千斤闸,摔死金头王、砸死银头王、枪挑铜头王、鞭打铁头王,二十七座连营一马踏为灰烬。天下英雄逃出京城,扯旗造反,常遇春扶保西吴贤王朱元璋,指挥义军,兵奔京城,一路上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斩关夺寨,势如破竹。

此时节,能与朱元璋抗衡者,惟有姑苏王张士诚,北汉王陈友谅,三方成鼎足之势,张士诚与陈友谅为结盟好,定下儿女之亲,姑苏大殿下张仁过江认亲之时,为刘伯温所获,暗中定下一计,命金陵名将巧嘴华云龙乔装改扮为姑苏殿下,过江认亲。华云龙来至九江,陈友谅满心欢喜,不料想,旁边惊动一人,此人年纪近六旬左右,须发银条,根根露肉,条条透风,两道剑眉直插入鬓,一双俊眼一对虎目,皂白分明。头戴帅盔,朱樱乱颤,内穿软甲,外套大红袄,上绣蟒翻身,龙探爪,海水江崖;左肋下挎着一口青锋宝剑,真是不怒自威。此人乃九江大元帅,老将军张定边。张定边看破其中有诈,几次进言,陈友谅充耳不闻,反道老将军审时不清,见事不明,挟私愤,官报私仇,真乃一糊涂人也。

到后来,陈友谅中华云龙之计,兵发玉山,起兵之时,那张定边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跪倒马前,是哀哀切切,陈友谅并不理睬,催马而去。大队人马来至玉山,呛啷啷一棒铜锣响亮,四下里杀声震耳,九江人马死伤大半,陈友谅丢盔卸甲,遍体鳞伤,落荒而逃,逃至九江口,前有大江,后有追兵,“看孤王死于此处”,言还未尽,一叶扁舟,悄然而至,船头上昂首挺立,正是那赤胆忠心老将军张定边,口呼“我主不必惊慌,糊涂人特来接驾。”陈友谅顿足捶胸,满面羞惭,“悔不听将军之语,到如今,国破家亡,前言在耳,孤有何面目重见故人,老将军那里糊涂,分明是我北汉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正是:

九江口内摆大兵,偷梁换柱显奇能,

扁舟一叶来救主,耿耿丹心老英雄。

8、江湖人(1)——苗训

在想当初,大宋朝有一江湖人,此人姓苗名训字广义,不遇之时,在洒金桥旁,摆下一座卦棚。巧遇未遇时的赵太祖打马比此经过,见桥旁人烟稠密,围着一座卦棚。迎面有一副对联。上联写:“一笔如刀,劈开昆山分石玉,”下联配:“双瞳似电,观透苍海变鱼龙。”横批:“断事如见。”匡胤一见心中不悦:“何处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话?待我下马访之。”想罢翻身下马,将马拴在卦棚以外柳树之上,分开众人,走进卦棚,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当如何?”广义一看,吃惊非常,原来是开国太祖!急忙站起,口称:“万岁,草民接驾来迟,望祈主公恕罪。”匡胤闻言,大吃一惊:“先生你莫非有疯癫之症?”广义言道:“我主不必惊慌,看我主双眉带煞,二目有神,左肩头有一朱砂痣,后必有九五之尊。”匡胤闻言,心中暗想:“我左肩头有朱砂痣,他人怎能知晓?莫非到后来果应他言。”想罢对先生低声言道:“某日后如登九五,当将你宣入朝中,封为护国军师。”广义谢恩。

匡胤走出卦棚。向众人道:“列位听真,此人乃江湖人,江湖口,江湖术士,不过奉承而已。”说完上马,奔他方而去。到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果将广义宣进宫去,封为护国军师,执掌三军司令。到后来,湖北韩龙进来他妹韩素梅,太祖酒醉桃花宫,带酒斩三弟,醒酒免去苗先生。广义去后,太祖后悔,说出:“可惜我那先生,他乃洒金桥旁卖卦之一江湖人也。”苗广义——江湖人,你比得了吗?

9、江湖人(2)——大刀王五

那是在公元1644年3月,明朝叛将吴三桂丧心病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引来清兵入关,围剿了闯王义军,在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大清国经过了康乾盛世,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国势渐衰,犹如夕阳西下,帝国主义又纷纷入侵我中华,清政府内部是枉法营私,只得割地赔款,那真是苟延残喘。

就在咸丰年间,京都来了一位壮士,此人身怀绝技,武艺超群,闯荡江湖,除暴安良,他就是威震武林,京城的义侠,人称大刀王五。王五爷在北京珠市口开设元顺镖局,他赤诚待人,广交各方志士,其中有维新派名流,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经常来镖局谈文论武,商论改良变法大计,可是窃国大盗袁世凯出卖了光绪皇帝,使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心毒手辣的西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并下令通缉严拿维新派,还要处以极刑。

话说这一晚,谭嗣同独自一人正在灯下奋笔疾书,“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忽听帘笼吧嗒一响,走进一人,轻如狸猫,灵似猿猴,见此人身高六尺开外,看年纪不到五十岁,细腰乍背,双肩抱拢,面如古铜,浓眉大眼,鼻直口阔,大耳垂轮,短衣襟小打扮,上身穿贴身紧袄,下身配兜裆滚裤,足蹬一双薄底快靴,在身背后斜插金背砍山刀,威风凛凛,相貌堂堂。谭嗣同一见正是大刀王五,赶紧迎上前去,抱拳拱手:“老师,深夜至此,有何见教?”王五言道:“唉~,谭大人,变法维新人心所向啊,虽然遭此坎坷,可来日方长,凭俺这一身武艺,定保大人安全出来,远走他乡,暂避一时。谭嗣同赶紧答谢,多谢老师的好意,老师可知,世界各国凡维新者皆流血牺牲已,唯我中华未见,以至大业难成,老师,我谭某横刀向天笑,愿做中华流血第一人。”说完话双手捧过龙泉宝剑,古人曰:“宝剑赠烈士,红粉送佳人,老师配龙泉,犹我在身旁,为国创大业,扶危振家邦。”王五爷眼含热泪,急忙走上前去,把龙泉宝剑紧紧的握在手中,“谭大人啊,谭大人,在下虽是江湖武士,草莽村夫,可是俺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谁好谁坏?谁忠谁奸?谁是谁非?谁美谁丑?谁善谁恶?谁高谁低?犹如泾渭,是清白分明,大人的金玉良言,我王五将永铭记在心,俺要用此龙泉剑,斩尽天下恶豺狼!”谭嗣同等六君子英勇就义。王五爷冒生命危险将他们安敛埋葬。

就在戊戌变法夭亡之后,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他们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王五爷一马当先,率领镖局全体壮士,冲入东交民巷,德国兵营,杀了一个人仰马翻,德国司令限令清政府三日之间交出大刀王五,否则不然将杀尽全城百姓,王五爷为人更直,当天夜晚只身一人,又闯入德国兵营,杀了一个血染钢锋,怎奈是敌强我弱,寡不敌众,只落得束手被擒,可恨清政府为了讨好列强,把王五爷枭首示众,并把人头挂在正阳门城楼之上,为的是杀一儆百,幸有王五爷生前好友,名贯中外弥踪神拳霍元甲,施展绝技登上城楼,盗走了王五爷的首级,并在东直门外灵官庙内与京都的武林众豪杰一起祭奠这位不朽的英灵,真可谓:

一代英侠震乾坤,

抗击外巫赤子心,

千秋万代标清史,

支持变法江湖人。

10、不是人(1)——杨广

版本一

隋王二世,次子杨广,杀父夺权,鸩兄图嫂,欺娘戏妹,宠奸臣,灭忠良,下扬州,观琼花。纳黍行舟,选来民间美女,赤体拉纤,船至中途,割断纤绳,使美女个个跌倒,以博昏王一笑。到后来,狄去邪探地穴,棒打白利将,靠山王定计扬州夺印,雄阔海力托千斤闸,放走十八路反王,灭名山小罗成枪挑杨林,隋朝江山落在宇文化及之手。这一日,炀帝病卧东宫,那无敌大将军带剑上殿,逼索玉玺,炀帝道:“朕何罪之有?”无敌大将军言道:“你这昏王,贪酒色,逆人伦,荒淫无道,真乃不是人也。”

版本二

隋炀帝傍水行舟,行至在中途,忽见一穴,命狄去邪探地穴。忽见一处:似庙非庙,似府非府。庭前拴定一物:似禽非禽,似兽非兽。有一神人,手掌铜锤在那物身上打了一锤。次日,狄去邪上来,见隋炀帝身上着一瘩背,他乃猪婆龙一转,你敢比隋炀帝?

你是: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似禽非禽,似兽非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寒暑不侵,节前扔帐,杖打八十,实在可恶,恶满盈,迎面长疔,钉砸木烂,乱棍打死,死中求活,活活要命,命里该当,当定王八。

11、不是人(2)——曹操

想当初后汉三国有位不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自赤壁一败,行至华容道小道,忽听一棒铜锣,闪出一哨人马。当先一将;卧蚕眉,丹凤眼,胯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乃圣贤关公也。曹操说:“我今狭路相逢,放我一命。”圣贤全其大义,放他一命。曹操在马上回思旧景:“想当初在我帐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到如今落得叫他放我一命,我真乃不是人也。”

12、不是人(3)——苏妲己

想当初,商朝纣王七年春,这日早晨,有丞相商容见驾,高擎牙笏,山呼万岁,说:“明日乃三月事务,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纣王曰:“女娲有何公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女神,生有圣德。那是共公氏头不触周山,因此,天顷西北,地险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陛下当往行香。”王曰:“准卿奏章。”纣王还宫。旨意传出:次日纣王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但见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风,卷起帐幔,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瑞丽,瑞彩翩翩,国色天资,宛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纣王看罢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三宫六院,并无有此艳色。遂命:“取文房四宝。”在行宫粉壁之上做诗一首,写的是: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装。

曲曲远山飞翠色,偏偏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驰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待君王。

纣王写罢回宫。小女童禀报于女娲,女娲见诗句大怒!暗骂:好一个君淫隐兽!竟敢在粉壁墙题诗,羞辱于我,打发山妖下山,混乱纣王天下。冀州侯苏护有一女儿,名唤妲己,有费仲、尤浑二人献了妲己的美人图,纣王命苏护进女纳为御妃,苏护无奈下殿,在午门外题了反诗一首。“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辕门官见诗句禀报与纣王,纣王拍案大怒!派北伯侯崇侯虎追杀苏护,二人在中途杀得是难解难分,有西伯侯与他二人说合,命苏护进女赎罪,路宿馆驿之中九尾妖狐吃了妲己,假冒妲己混进宫去,纣王纳下妲己,从此后昏君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一日在酒席宴前,妲己娘娘对纣王说:“妾身久闻西伯侯长子,善抚瑶琴,何不将他招进宫内抚瑶琴一曲?”纣王准奏。将伯邑考召进宫来,命伯邑考抚瑶琴一曲,伯邑考抚得是如鱼纷飞,天花乱坠,妲己娘娘在帘笼以内见伯邑考长的是:美风姿,貌端庄,地阁圆天庭饱,口方正,两骨高,清而秀的一对眉毛,一双眸子光耀耀,两耳垂肩,那一团足壮的精神在皮肉里包。 玉色锻,素罗袍,青圆领上边罩,腰中系灰色绦,打扮的好似淡而不艳,素里藏娇。妲己看的出神,便起歹心,随设下一计,欲留邑考,当即奏曰:“陛下可留邑考在此,俟妾学精熟,早晚侍伴君王,以助圣上清暇一乐,岂不美哉?”

纣王准奏,次日将伯邑考召进摘星楼,妲己娘娘赐伯邑考御宴一桌,伯邑考跪奏道:“犯臣之子,焉敢讨宴?”妲己娘娘嫣然一笑,暗地送情:“你虽是犯臣之子,若论传琴,乃是师徒之道,即坐亦无妨。”妲己见伯邑考俯伏不言,不动心情,无计可施。则令伯邑考平身,曰:“卿既坚持不饮,可依旧用心传琴于我。”伯邑考领旨,依旧抚琴。妲己猛曰:“我居于上,你在于下,所隔疏远,按弦多有错乱,甚是不便,焉能一时得熟?”伯邑考曰:“久抚自精,娘娘不必性急。”妲己曰:“不是这等说,今夜不熟,明日圣上问我,我将何言相对?可将你移于上坐,我坐你怀内,你拿着我双手拨此弦,不用一刻即熟,何劳多延日月哉!”伯邑考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心中暗想:我命休矣!当时数落妲己娘娘几句:“你乃万姓之国丨母,如诸侯来朝,岂不失了国家的体态?”妲己闻言,恼恨在心,暗骂: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不杀你誓不为仙姑。

次日又将伯邑考召进宫内,命伯邑考再抚瑶琴一曲,伯邑考抚的是“愿王远色兮,再正纲常,天下太平兮,速废娘娘。妖氛灭兮,诸侯悦服,却邪淫兮,社稷安宁。陷邑考兮,不怕万死,绝妲己兮,史氏传扬!”抚罢,将瑶琴照妲己打去,妲己娘娘假意倒在席前,纣王见此光景,拍案大怒!好一伯邑考,你竟敢进阁行刺!吩咐金瓜武士,将他拿下,妲己命左右,取钉四根,将伯邑考钉了手足,剁成肉酱。到后来,贾氏妇人坠落而死,比干丞相摘心还胆,黄家父子反出了五关。一个苏妲己不是人,把纣王六百载的天下毁掉,你也比的了苏妲己吗?

上一章 《八扇屏》4-6 传统艺术:国粹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八扇屏》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