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桥镇书院
冯元,字琼之,江州人士。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夕阳的余晖透过门窗撒在孩子们的脸上和身上,既温暖又美好。
一位身着青灰色长衫的男子正领着孩子们读书。本就坐了一天的孩子们已经有些坐不住了,那挨着凳子的屁股动来动去,眼神时不时往窗外瞟。但当先生走过孩子身边时,都会都会伸着脖子,用纯真又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才来一天,长的很好看又有些瘦小的新先生。却在先生回身之际立马端正坐好,目不斜视盯着手里的书本,有几个孩子一着急把书本都拿反了。
最近书院来了个新的教书先生,大家称呼他为琼之先生,听说是从江州来的,乍一听感觉江州啊,好远啊!这就是孩子非常好奇的原因,都想知道出了塘桥镇以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先生眼神瞟到那几个反常的孩子,无奈的笑了笑。
又带着他们读了一遍以后,干脆放下书本,搬了张椅子过来,坐在堂前跟孩子们唠起了嗑。
“看你们是坐不住了,都想早点回家了是不是,既然你们无心读书,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再给你们讲一讲先生要的出生地---江州。”
“好耶,先生万岁\(≧▽≦)/”
一听先生要讲故事了,一群孩子兴奋的不行,可难为琼之又要搜肠刮肚了。
但是对于他来说讲故事是他最擅长的事情,搞定一群小崽子太容易了。
“咳咳,好了好了,万岁这个词可不能乱说,这世上能以万岁称呼的只能是京城里的天子,像我们这种平常人家可不能乱说,万一被有心人听去了,先生可就小命不保啦~”
说到最后,琼之压低了声音,有些恶趣味的想吓唬吓唬这群口无遮拦的小崽子们。
“嘶~”
果然,效果显著,学堂里一溜水的吸气声。
有胆小的孩子,压着声音悄悄地说道,“难道先生也会害怕吗?”
琼之学着他的样子同样小声说道,“当然害怕啊,难道你打翻了阿娘好不容易做出了的饭菜,不害怕你阿爹用鞋底子打屁股吗?”
说是小声,其实学堂里的孩子都听见了,就连路过的厨娘都听到了,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的听着。
顿时那个提问的孩子脸红了,有些腼腆的抓着后脑勺,惹的孩子们哈哈大笑,那孩子更害羞了。
支支吾吾的说了句“当然怕啊”,琼之笑了。
“你看你做错事你阿爹就会用鞋底子抽你屁股,那先生或者其他大人要是做错了事,就会被官爷打屁股,所以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屁股是不是应该少犯错啊!”
“是!”
这声肯定非常响亮,外面听着的厨娘都逗乐了,拍着衣裙上的灰尘离开了学堂。
后来,琼之说起了江州的美食与好玩的地方,顿时勾起了孩子们的向往之心,并承诺,谁学的好就奖励吃一次江州小吃。
这可是捅了蚂蜂窝了,孩子们背书可积极了,不用琼之去教都已经自觉的开始背了,有心眼的孩子直接高声朗诵起来,时不时地小眼神瞟了一眼端坐的先生,见先生看着他,读的更起劲了。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一时间,还算安静的学堂再次响起读书声,有奖励在前,个个读的都很卖力,甚至起头的那个孩子已经吼的脸红脖子粗的。
读了一会琼之便让他们下课了,毕竟长时间大声朗读很费嗓子,他可不想明天被一群爹妈围堵,或者明天孩子们一开口都是沙哑难听的公鸭嗓。
一听放学了,孩子们随便往书箱里一丢,三两结伴一窝蜂的冲出了学堂直奔家门。
第一天来塘桥镇教书的日子就这么结束了,琼之这会反倒有点发愁今晚的晚饭该去哪里吃好呢,总不能还去院长家吧!
啧,吃饭是个难题啊!
琼之这么想着,帮着书童清扫完学堂,换了身衣裳便出门了。
今天是他来到这里的第二天,也亏的他与学堂的柳院长认识,否则他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院长看他身无分文,干脆劝他留下来当个教书先生,每个月还能挣点银子,不说大富大贵吧,但也解了琼之的燃眉之急。
琼之本姓冯,名元,江州恩泽人,家中有一老母亲,一个已出嫁的妹妹。
本来一切都还好,就是他那老母亲每次见面便赶着他去相看姑娘,从十六岁那年就已经开始了,这一相看十六年过去了,冯琼之始终如一的一个人,别说妻子了,身边连个姑娘都没有,早些年还有不少女子闻名而来,只因他长相不错,恰巧得了那些女子的喜爱。
但问题是他这十六年来一听要去相看姑娘都被吓怕了,相看之时连人家姑娘长啥样都没细看,这不,前不久老母亲又以断绝母子关系逼着他去相亲。
那个女子还是个寡妇,听说那那妇人人高马大的,脸盘子有面盆那么大,身边还带着孩子,这可把冯元吓坏了,就他这身单力薄的样子哪里经得起她折腾,连夜留下手书便离家出走了。
直到昨天才在这塘桥镇落了脚。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没有盘缠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没钱可就等于要饿肚子了,这可怎么行,又正好想起这里的书院的院长曾经一块在京城共过事,便想着来歇个脚,蹭个饭吃,哪知一经劝就这么决定留下来了。
至于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于那媳妇,呵,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