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的西域,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隶属唐安西都护府。
公元701年的一天夜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似有仙云凌驾天上,将整座碎叶城笼罩,伴随着雷鸣声,一阵婴儿啼哭声给死寂的夜晚带来了生机。
“夜晚出生的应起光明之名,方可阴阳相合,就叫李白吧”,一位中年男子看着怀中的孩子说道。
该男子名为李客,贬官西域任城尉,乃李白之父也。李白的父亲叫李客。这是一个神秘而且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有一天,大约是黄昏时分,昌明县青莲乡的老百姓们看见一个汉子携家带口来到这里,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这个汉子买下一处宅院,从此住了下来。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有一句关于李白的父亲李客的话:“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然而李客之前并不姓李,而是姓赵,为了躲避仇家追杀而改姓李,并且来到西域偏僻之壤。
几年后,幼年李白秉承孩子爱玩天性,整日游荡,但是与此同时,李白天生对诗书颇感兴趣,加上其父李客引导,幼年便可作诗,是城中有名的神童,虽然调皮,但甚得李客喜爱。
一日正午,家中来了位重臣李阳冰,乃是李客当年的拜把的兄弟,今日来此是来西域巡查。
这时,李白玩耍跑到正厅,李客怒斥“堂堂正厅,岂是戏耍之地。”
“一个孩子嘛,不要动气”,李阳冰唤李白过来问“志向为何”。
“蚕死丝方尽,鲲鹏展翅振。扬鞭策马起,一笑江湖臣。”李白正气凛然地说道。
“好好好,好诗,这孩子以后前途无可限量,以后有困难就来找我,哈哈”。李阳冰大笑道。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西突厥叛乱,进犯大唐边界,碎叶城自然难保太平,于是李客带着四岁的李白及家眷准备东迁蜀地,那里也是李客的家乡,从西域到蜀地路途遥远,途中险恶更是不甚知晓,李客谨慎前行。
李客一行来到蜀地剑南道,突然不知从何处杀出一群匪徒,围住李客一行人。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次路过,留下买路财”,土匪领头强横说道。
李客本是一身武艺,十年前更是武林中响当当的人物,为了安生才换姓做官,退出武林。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就拿出家财与之,恐生是非。
土匪拿到钱财竟不知满足,连杀几个仆人,李客见状便知这些土匪是想索财要命,便拔剑想要斩杀这些土匪,可此时一支飞箭刺在了李客胸口,含恨而亡。
经过一番厮杀,马车上李白母亲知难逃一劫,便将晕车呕吐昏睡的李白藏于自己身后,,希望自己能够掩藏儿子,一个土匪进来一刀劈向她,她反身躺在李白身上,李白这才逃过一劫。
杀人屠命,搜刮钱财,恶匪们离去,剩下一具具可怜的尸体。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李白睡醒,看见母亲躺在自己身上,流了一身的血,吓得哇哇大哭,嘴里“母亲,父亲……”不停的哭喊,悲天痛地。
远处山上,一位蒙面黑衣人冷哼一声,“赵客……”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青衣头戴斗笠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看到这一幕后,口中冷冷地说了句“畜生,丧尽天良”。当他听到有小孩的哭泣声的时候,立马赶了过去,扒开一具具尸体,抱出李白,为他抹去脸上的泪。
“以后你也无家可归了,跟着我从武学艺,以后找那些畜生报仇。”这位青衣男子抱着幼年的李白向远方走去。
约莫傍晚时分,青衣男子与李白来到一座山洞,洞口高约五丈,宽约三丈,洞内更是别有洞天,宽敞无比,大小洞约十几处,洞内通过反射引进日光和月光,还算明亮。简直就是洞中天地。
青衣男子带着李白来到主洞,这里洞顶透光,适合读书写字,高约十丈,宽约五十丈,更适合钻研武功,修习法术。
“这里是蜀地剑南山,此洞是剑南洞,百年前乃是一位剑圣晚年居所,恐此高深剑法失传,曾在弥留之际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的独创剑法以传世人,世间所知之人寥寥无几,我于一偶然之际来到此处,便退出武林,在此安身,研习这些独创剑法,以后你就在这里安家吧”,,青衣男子说道,“我会教你一些武功,你就叫我师父可好”。
“是,师父……”,幼年李白遭此变故,悲痛万分,声音略带嘶哑,“师父,是谁杀了我的家人,他们为什么要杀了我的家人”,说着,李白大哭起来。
“他们杀了你的家人,早晚会血债血还的,我教你武功不止是报仇,更重要的是扬起武林正气之风,听到了吗”,青衣男子冷说道。
“是,师父……”
四岁的李白每天出洞捡拾干柴,青衣师父外出寻找野味,对于锦衣玉食惯了的李白虽说生活艰苦,但是还能过得去,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就算这样,李白仍然想读诗词,天天喊着要书,青衣师父起初并不理会,他认为读书在江湖上并没有用,武功才是王道,但是在李白天天坚持下,就到百里外的集市买了一打诗词书,诸如贾谊,诸葛亮,初唐四杰之类的贤才之士,带给李白时,李白欣喜若狂,比学到任何武功都高兴。
从此,李白一边辛苦练习青衣师父教的武功,一边坚持自学诗词,在精神和体质上都得到了充分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