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魏然昏昏沉沉地从荀攸的府邸里醒过来,敲敲脑阔,摇摇脑袋。
荀攸正好推门而进,手里端着一碗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魏然嗯?公达兄?然为何在此?
魏然强撑着起来,荀攸见状无奈的摇摇头。
荀攸承谋昨日醉酒吟诗,连连数十首,如今天下俱惊,议论纷纷,你倒好,日上三竿了才醒。
魏然想起来昨日他不要脸“抄袭”后人诗句时,肆意大笑,面若癫狂,最后把酒一饮而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荀攸倒是攸,明明是攸的庆功宴,反倒成了主公和承谋名噪天下的踏板。
荀攸笑着摇摇头。
荀攸这是我让下人做的肉粥,吃完了就去陈留府,主公和他们应该都快到了。
魏然吧唧吧唧地喝粥,听着荀攸说话。
荀攸好了,攸先行一步,承谋快些。
魏然然随后便来。
魏然快速吃完了肉粥,洗了个澡,整理一番就去了陈留府。
一进府邸,众人都已经到了,典韦也招招手,示意站在他身后。
曹操承谋,你昨日所作的十余首诗,如今流传天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很多人争先恐后来到兖州想见你一面。
魏然刚想答话,郭嘉从外面提着酒葫芦走进来。
曹操奉孝为何如此之晚?
郭嘉门外有一人,想来见主公和承谋。
曹操闲杂人等罢了,让卫兵赶走便是。
郭嘉摇了摇酒葫芦,示意此人不同。
郭嘉眼神清亮,身带剑势,站如劲松,与我对答如流,可以见一见。
曹操哦?
曹操眸子中精光一现。
曹操让他进来。
一人昂首挺胸,看着武将中蓄势待发的魏然典韦夏侯惇,又看了看山河入怀的郭嘉戏志才等人。
徐庶徐庶,徐元直参见奋威将军。
魏然眉头一挑。
魏然徐庶?
徐庶正是
徐庶,字元直,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病逝于曹魏。
徐庶本名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
徐庶在历史上并没有很多计谋,主要是因为他刚到刘备麾下,就帮刘备破了曹仁大军与八门金锁阵,让曹操大为忌惮,以徐庶母亲为要挟,徐母宁死不从,但是荀彧模仿了徐母的字迹,将徐庶骗来。
徐母一怒之下上吊死了,徐庶心中愧疚,一生没有向曹操献一计。
徐元直,汉末君子,与庞统为诸葛亮好友,可惜天妒英才。
徐庶年少时习武,精通剑法,好义气,但不务正业,因母亲病重而改过自新,善用地利之势,钻研阵法,举世无双。
魏然(徐庶此人对曹操恨之入骨,没想到这一世却主动来投,这就是缘分吧。)
徐庶曹公应该就是上面那位,敢问魏然魏将军何在?
徐庶拱手。
魏然魏然在此。
徐庶哦?我原以为,作出十余首千古佳句的人,应该是名儒将,没想到气沉丹田,一看就是世间虎将。
魏然先生谬赞。
曹操徐庶,你可是想与吾共谋大业?
徐庶乐意至极。
曹操曹某只有一个问题,劳烦先生回答。
徐庶曹公请。
曹操汝观大势如何?
徐庶听了微微一笑。
徐庶天公布道,能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