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学名:CamelliajaponicaL.),又名:山茶、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罗等别名,又被分为华东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分布于重庆、浙江、四川、江西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1]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2])
中文学名
山茶花
拉丁学名
CamelliajaponicaL.
别称
茶花、曼佗罗树、薮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9米,嫩枝无毛。叶革质,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钝尖头,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能见,边缘有相隔2-3.5厘米的细锯齿。叶柄长8-15毫米,无毛。
山茶花
花顶生,红色,无柄;苞片及萼片约10片,组成长约2.5-3厘米的杯状苞被,半圆形至圆形,长4-20毫米,外面有绢毛,脱落;花瓣6-7片,外侧2片近圆形,几离生,长2厘米,外面有毛,内侧5片基部连生约8毫米,倒卵圆形,长3-4.5厘米,无毛;雄蕊3轮,长约2.5-3厘米,外轮花丝基部连生,花丝管长1.5厘米,无毛;内轮雄蕊离生,稍短,子房无毛,花柱长2.5厘米,先端3裂。
蒴果圆球形,直径2.5-3厘米,2-3室,每室有种子1-2个,3爿裂开,果爿厚木质。花期1-4月。[1]
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叶片革质,互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长4~10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正面为深绿色,多数有光泽,背面较淡,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毛。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或叶腋间。
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0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花单瓣,花瓣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简状;雄蕊发达,多达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子房光滑无毛,3~4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荫果圆形,外壳本质化,成熟茹果能自然从背缝开裂,散出种子。
云南山茶叶片较山茶为大,长6~14厘米,宽3~7厘米,叶缘具锐锯齿。花比山茶更大,径8~16厘米,亦有达22厘米者;子房3~5室,密被丝状绒毛。茹果扁球状,表面有毛。金花茶为小乔木,高2~6米,叶薄革质,叶长圆形,缘具骨质小锯齿或纫锯齿,两面光滑,有时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达17枚,金黄色至淡黄色,具蜡质光泽,花径3~5.5厘米;子房多3室,无毛或有毛。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
山茶花系半阴性树种,深根性,主根发达,常生于松栎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次生灌丛中,在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疏阴湿润地或沟谷两侧生长良好。云南山茶花的花期12月至翌年2~3月,每朵花自始花至终花延续约15天,果熟期9-10月。[1]
山茶花
山茶花
20张
山茶花图集一
山茶花
品种开云在线登陆入口
山茶除原种外,园艺品种很多。当今世界上山茶品种已发展到5000余个。中国山茶的品种约300余个,现正在整理研究中。根据雄蕊的瓣化,花瓣的自然增加,雄蕊的演变,萼片的瓣化,概分为3大类、12个花型:一、单瓣类:花瓣排列1~2轮,5~7片,基部连生,多呈筒状,雌、雄蕊发育完全,能结实。
山茶花
(一)、单瓣型:特征如上。
二、半重瓣类花辩排列3~5轮,20片左右,多者近达50片(包括雄蕊瓣化的花瓣)。
(一)、半重瓣型:花瓣排列2~4轮,雄蕊小瓣与维蕊大部集中于花心,雄蕊大部趋向退化,偶能结实,如“白绵球”、“猩红牡丹”等。
(二)、五星型:花瓣排列2~3轮,花冠呈五星形,雄蕊存,雌蕊趋向退化。如“东洋茶”等。
(三)、荷花型:花瓣排列3~4轮,花冠呈荷花型,雄蕊存,雌蕊趋向退化或偶存。“十样景”、“虎爪白”等为代表种。
(四)、松球型:花瓣排列3~5轮,呈松球状,雌、雌茁均存在。64.松子,“大松子”为代表种。
三、重瓣类:大部维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数在50片以上(包括雄蕊瓣)。
山茶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色至紫褐色。先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叶片正面为深绿色,多数有光泽,背面较淡,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毛。
花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或叶腋间。花单瓣或半重瓣。重瓣。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3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花单瓣,花瓣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筒状;雄蕊发达,多达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子房光骨无毛,3~4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蒴果圆形,外壳木质化,成熟蒴果能自然从北缝开裂,散出种子。
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技捎顶端或叶腋间。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0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花单瓣,花瓣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简状。
种子淡褐色或黑褐色,近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有平面和棱角,种皮角质坚硬,种子富含油质,子叶肥厚。蒴果扁球状,表面有毛。金花茶为小乔木,高2~6米,叶薄芏质,叶长圆形,缘具骨质小锯齿或细锯齿,两面光滑,有时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达17枚,金黄色至淡黄色,具蜡质光泽,花径3~5.5(10)厘米;子房多3室,无毛或有毛。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
山茶花
开云在线登陆入口学
山茶品种大约有2000种,可分为3大类,12个花型,《本草纲目》曰:“山茶花其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名。”
(一)山茶花的3大类:1、单瓣类;2、半重瓣类;3、重瓣类。
(二)山茶花的12个型别:
1、单瓣类分:单瓣型;
2、半重瓣类分:半重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
3、重瓣类类分: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绣球型、放射型、蔷薇型。
《花镜》载山茶花有十九个品种:玛瑙茶、鹤顶红、宝珠茶、蕉萼白宝珠、杨妃茶、正宫粉、石榴茶、一捻红、照殿红、晚山茶、南山茶等。山茶花花型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曲瓣、五星瓣、六角形、松壳型等。花有红、黄、白、粉,甚至白瓣红点等色:
1、单瓣类:花瓣1~2轮,5~7片,基部连生,多呈筒状,结实。其下只有1个型,即单瓣型。
2、复瓣类:花瓣3~5轮,20片左右,多者近50片。其下分为4个型,即复瓣型、五星型、荷花型、松球型。
3、重瓣类:大部雄蕊瓣化,花瓣自然增加,花瓣数在50片以上。其下分为7个型,即托桂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绣球型、放射型、蔷薇型。
常见品种有单瓣类的晨曦,花皱边,纯白色;赛金光,花白色,被桃红色线条和洒有细点;大花金心,花大红色,花径6~7厘米。
半重瓣类有赛洛阳,花红色,具白斑;大松子,花深红色;醉杨妃,花粉红色;星桃牡丹,花桃红色。
重瓣类有白宝珠,花纯白色;红芙蓉,花夹竹桃红色;花芙蓉,花白色,具红色线条;花宝珠,花粉红色,具不规则红条纹;五鹤捧球,花大红色;花佛鼎,花大红色、具少量白斑;红十八学士,花红色;赤丹,花大红色;花鹤翎,花淡红色,具白色斑点。
国外选育的品种有:
1、阿道夫·奥杜桑(AdolpHeAudusson),花大,深红色,重瓣。满白(AlbaPlena),花大,白色,重瓣。
山茶花
2、贝雷尼卡·博迪(BerenicaBoddy),花淡粉色,半重瓣,耐寒性强。
3、德布坦蒂(Debutante),花大,牡丹型,淡粉色。
4、唐凯拉(Doncke-larii),花红色具白色大理石条纹,半重瓣。
5、优美(Elegans),花大,银莲花型,玫瑰红色具白色斑点。芬兰迪亚(Finlandia),花淡粉色,半重瓣。
6、峡谷40(Glen40),花大,深红色,重瓣。
7、海尔梅(Herme),花粉红色具不规则的白边和深粉红条纹,半重瓣。
8、库马萨凯(Kumasaka),花月季型,玫瑰红色。
9、木兰花(Magnoliaeflora),花淡红色,半重瓣。
10、马索蒂阿纳(Mathotiana),花大,月季型,深红色,重瓣。
11、纯洁(Purity),花白色,月季型,重瓣。
12、在杂种山茶花中有赠品(Donation),花大,粉红色,半重瓣。
13、香粉(FragrantPint),花小,牡丹型,深粉红色,花非常香。
生长习性
山茶花为常灌木或小乔木。喜半阴、忌烈日。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18~25℃,始花温度为2℃。略耐寒,一般品种能耐-10℃的低温耐暑热,但超过36℃生长受抑制。喜空气湿度大,忌干燥,宜在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PH值以5.5~6.5为佳。一年有2次枝梢抽生,第一次为春梢,于3~4月开始;夏梢7~9月抽生。花期长,多数品种为1~2个月,单朵花期一般为7~15天。花期2~3月。
山茶花
山茶科、山茶属山茶属植物约220余种,其中山茶花、云南山茶、茶梅以及中国新发现的金花茶,都是重要的观赏花木。
山茶花为常绿花木,开花于冬春之际,花姿绰约,花色鲜艳,***同志盛赞曰:“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对云南山茶郭老也曾赋诗赞美:“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营养生长
成年苗木,山茶花从3月开始萌动,到立春梢已长成,夏梢腋芽放苞,继而迅速生长,夏梢开始伸长。在不同地区、不同年度、不同品种。其抽梢早晚不同。一年抽梢1~2次。幼年苗木的抽梢次数可达3~4次,山茶叶片的寿命较长,一般呵达4年。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重庆、浙江、江西、四川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四川、台湾、山东、江西等地有野生种,中国各地广泛栽培。[1]
共22张
山茶的图片
山茶花原产中华大地,喜马拉雅山一带,自然分布广阔。南起海南省,北至山东崂山。带.东起台湾省,西至四川等地.其中包括:浙江、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湖商、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后来山茶花传入欧美,成为世界知名的花卉之一。山茶花的栽培区域更为广泛。据浙江山茶花苗木场资料显示.邮售山茶花除上述各省、市、自治区外,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宁夏,新疆、青海等全国二十多合省、市、自治区都有购苗栽培的记载,其普及率高。实属各名花之首。中国山茶花品种已有306个以上。在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已开始批量生产。已成为花卉市场冬季主要的盆栽观赏花木。
栽培技术
山茶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区主要在长江流域。在中国除了东北、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因气候严寒不宜种植外,几乎遍植中国各地园林之中。但大面积的露地栽培,则以重庆、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江西、安徽诸省为多。云南山茶花为云南的特产,源于滇西南的腾冲。它在云南省境内有广泛的露地栽培分布。解放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引种栽种,但多行温室栽培。1824年,云南山茶首传欧洲。金花茶大部分原产中国广西,越南北部仅有4种,云南也有发现。
山茶花
环境条件
山茶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忌烈日,喜半阴的散射光照,亦耐阴。
山茶花
生长过程
1、花芽形成
花蕾形成于初夏,6~7月份形成花芽。花芽形成的适宜温度;白天26℃,夜间15℃。
2、开花
整个山茶花花期较长,在秋末至次年5月均有山茶开花,不同品种花期不同,大部分品种花期在2~4月,有的品种早在11月,有的品种可迟到次年5月,单朵花期可长达两周。
3、结果
果实秋季10月底至11月份成熟。成熟果实开裂,种子自行脱落。
4、种子萌发种子须经过休眠方可萌发。种子保存温度:0~5℃,在18~20℃时一个月可发芽,5月上旬至中旬出苗。
施肥方法
不能施肥过量,不能施浓肥,这是山茶花的不喜欢浓肥的特性,否则会损害根系,减少花朵的数量,山茶花的基肥最好是用有机肥,如经过发酵的鸡鸭粪和动物脏器以及豆饼、鱼骨粉等。这些有机肥中氮、磷、钾等成分俱备,比较全面,而且肥效很长。施用时,可以将其晒干,碾碎成粉末,先和5~6倍的干土混合起来,然后在翻盆装盆土时撤在离植株根部2~3厘米处。
山茶花
山茶花喜欢阴凉的天气,惧怕高温炎热,在开春以后迫肥时,须浇施矾肥水。矾肥水的制作是在10公斤清水中加入100克绿,再加入200克豆饼粉、1000克干禽粪泡沤。天热时泡1个月,天凉时泡3~4个月即可腐熟。
盆栽技术
山茶花盆栽常用15~20厘米盆。山茶花根系脆弱,移栽时要注意不伤根系。盆栽山茶,每年春季花后或9~10月换盆,剪去徒长枝或枯枝,换上肥沃的腐叶土。山茶喜湿润,但土壤不宜过湿,特别盆栽,盆土过湿易引起烂根。相反,灌溉不透,过于干燥,叶片发生卷曲,也会影响花蕾发育。
山茶花
春季山茶花换盆后,不需马上施肥。入夏后茎叶生长旺盛育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9月现蕾至开花期,增施1~2次磷钾肥,配合喷洒花朵壮蒂灵促使花蕾强壮。在夏末初秋山茶开始形成花芽,每根枝梢宜留1~2个花蕾,不宜过多,以免消耗养分,影响主花蕾开花。摘蕾时注意叶芽位置,以保持株形美观。同时,将干枯的废蕾随手摘除。[4]
生长期应保持充足水分,同时叶片每天喷水1次,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夏季遮荫50%。每月施水肥一次,同时抽新梢前后追施浓肥,8月以后开始逐步控肥,9月以后停肥,以促进花芽形成,待花蕾形成后再追液肥。
盆栽山茶花花开更繁茂方法
盆栽山茶花要注意用土,同时做好肥水管理,保持适当阳光和温度。盆土对山茶花的生长很重要,用酸性的疏松肥人的上种植是使植株良好生长的重要条件。碱性土或黏性土会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山茶花
山茶花喜欢半阴环境,寒冷和炎热均不利于生长。气温如果超过35℃,最好能在室外搭荫棚。山茶花喜欢湿润环境,过夏宜每天向地面四周喷水几次,以增高环境湿度。高楼住户无室外条件,夏季可把巴茶花搬到室内或走廊里;春、秋季要把盆放在阳台或朝南窗口处。盆栽山茶花耐寒力强,冬季可放在室内。
山茶花施肥,应掌握花后施肥和花芽分化期、花前追肥,才能使盆栽山茶花开花更繁茂。一般春季5月可少量施液肥,秋季9~11月适当追肥,2~4月一般不施肥。
山茶花喜湿润,春、秋季节每隔2~3天浇水1次。夏季气温高,一般以每天清晨与傍晚各浇水1次。掌握干湿调匀,干则浇,浇则透。如果在水中加入0.1%硫酸亚铁,能改变水质,促使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浓绿。[5]
养护要点
山茶花树冠优美,叶色亮绿,花大色艳,花期又长,正逢元旦、春节开花。盆栽点缀客室、书房和阳台,呈现典雅豪华的气氛。在庭院中配植,与花墙、亭前山石相伴,景色自然宜人。在贮运过程中,要防止高温和空气干燥,否则花蕾、花朵容易脱落,影响质量。
山茶花是一般庭园中很容易看得到的植物。由于深绿色的叶子也十分漂亮,也可以只运用叶子做为其他花朵的陪衬。但花朵容易凋落是其缺点。
常常可以看到种满了樱草的花坛或盆栽。不要浇太多水份。注意不要让根部腐烂。
繁殖方式
选地
地栽山茶花
分为园林栽培与圃地栽培。如作园林绿化栽培,要有蔽荫树作伴,圃地栽培要成行种好遮荫树。温暖地区一般秋植较春植好。施肥要掌握好三个关键时期,即:2~3月间施追肥,以促进春梢和花蕾的生长;6月间施追肥,以促使二次枝生长,提高抗旱力;10~11月施基肥,提高植株抗寒力,为翌春新梢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清洁园地是防治病虫害、增强树势的有效措施之一。冬耕可消灭越冬害虫。全年需进行中耕除草5~6次,但夏季高温季节应停止中耕,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山茶花的主要虫害有:茶毛虫、茶细蛾、茶二叉蚜等。主要病害有:茶轮斑病、山茶藻斑病及山茶炭疽病等。防治方法是:清除枯枝落叶,消灭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药物防治。
山茶花
盆栽山茶花
盆子大小与苗木比例要适当。所用盆土最好在园土中加入1/2~1/3经1年腐熟的切断松针。于11月或翌年2~3月上盆,高温季节切忌上盆。上盆后水要浇足,平时浇水要适量。浇水量要随季节变化,清明前后植株进入生长萌发期,水量应逐渐增多,新梢停止生长后(约5月下旬)要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花芽分化。6月是梅雨季节,应防积水。夏季高温季节叶面蒸发量大,需叶面喷水,喷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切忌中午喷水。冬季植株逐渐进人体眠,浇水次数宜相应减少。切忌在高温烈日下浇冷水,以免引起根部不适应,而产生生理性的落叶现象。气温高或大风天,叶面蒸发量大,应多浇水或喷水。空气湿度大时,要减少浇水量。如遇干旱脱水,枝叶萎蔫,要立即将植、株置于阴处,浇透水,同时进行叶面喷水。一般茶花大叶大花种和生长迅速的品种需水量大,应多浇水。名贵品种如:十祥景、鸳凤冠、洒金宝珠、凤仙、绿珠球等水分蒸发量少,浇水过多会引起落叶、落蕾。夏、秋高温季节要及时进行蔽荫降温。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盆株在室内越冬,以保持3~4℃为宜,若温度超过16℃,就会促使提前发芽。盆栽茶花的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与露地栽培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