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才转身进入公寓。她的心砰砰直跳,像是刚刚跑完一场马拉松。这种感觉很陌生,却又莫名熟悉——就像第一次触摸到高级定制面料时的颤栗,就像在空白素描本上落下第一笔时的期待。
她知道,从今晚起,"墨语咖啡"对她而言,将不再只是一家偶然避雨的咖啡店。
接下来的几周,雨晴几乎成了墨语咖啡的常客。每周二、四下午没课的时候,她都会带着素描本和笔记本电脑来这里工作。陈墨总是记得她的喜好——靠窗的位置,中度烘焙的拿铁,偶尔附赠一块当天新烤的甜点。
他们之间的交谈也从最初的客套变得越来越深入。雨晴了解到陈墨35岁,来自杭州,曾在国内一家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五年前因为"个人原因"来到米兰,用全部积蓄开了这家咖啡店。
"你不怀念建筑设计吗?"一个安静的午后,雨晴忍不住问道。
陈墨正在调试新的咖啡豆研磨机,闻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有时候会。"他承认道,"但咖啡店也有它的魅力。你能直接看到顾客品尝你作品时的表情,那种即时反馈是建筑设计很难提供的。"
"就像我看到模特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时的感觉。"雨晴理解地点点头。
"而且,"陈墨的声音低了下来,"有时候人生需要彻底改变方向,才能...重新开始。"
雨晴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话题背后的故事,但她没有追问。每个人都有不愿触碰的过去,就像她从不主动谈起为什么选择独自一人远赴异国求学一样。
五月初的一天,雨晴带着一个好消息冲进咖啡店。"陈墨!我的设计被选为年度优秀作品了!"她挥舞着一张通知单,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
陈墨从吧台后走出来,接过通知单仔细阅读。"'融合东西方美学的创新设计'...恭喜!"他真诚地说,然后出乎意料地给了她一个拥抱。
这个突如其来的接触让两人都愣住了。陈墨迅速松开手,轻咳一声掩饰尴尬。"呃...要喝点什么庆祝一下吗?我可以用新到的危地马拉豆给你做一杯特别的手冲。"
"好啊。"雨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尽管她的心跳快得不像话。
那天晚上,咖啡店打烊后,陈墨邀请雨晴留下来品尝他最新研发的甜点——抹茶提拉米苏。空荡荡的咖啡店里只有他们两人,背景音乐播放着Norah Jones的爵士钢琴曲。
"所以,这个优秀作品会有什么展示机会吗?"陈墨一边切甜点一边问。
"下个月学校有个小型展览,会有一些业内人士来看。"雨晴兴奋地说,"如果表现好,可能有机会拿到实习offer。"
陈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有没有想过...把展览搬到咖啡店来办?"
雨晴惊讶地抬头,"什么意思?"
"我是说,"陈墨的眼睛闪闪发光,"墨语咖啡的空间很适合做小型展览。我们可以把钢琴移开,在墙面挂上你的设计图和样品。周末的客流量很大,而且..."他顿了顿,"我的顾客中有不少时尚圈的人。"
雨晴瞪大眼睛,"你是认真的吗?这...这太棒了!但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意?"
"相反,这会是个双赢。"陈墨微笑道,"艺术氛围能提升咖啡店的格调,而你的作品能得到更多曝光。我们可以称之为'东方遇见西方'主题周。"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们兴奋地讨论着展览的细节——如何布置空间,邀请哪些人,甚至菜单都可以配合主题推出特调饮品。雨晴发现陈墨不仅是个出色的咖啡师,在活动策划方面也很有想法。
"你真的很擅长这个,"她忍不住说,"以前经常组织活动吗?"
陈墨的表情有一瞬间的黯淡,"曾经...在国内时。"他迅速转移话题,"你的设计中有一套红色礼服我很喜欢,可以把它作为主推作品。"
雨晴察觉到了他的回避,但没有追问。夜深了,她帮忙收拾好桌面,准备离开。
"我送你。"陈墨一如既往地说。
米兰的春夜温暖宜人,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他们并肩走着,比以往更加亲近——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最初的拘谨已经消失无踪。
"陈墨,"走到公寓楼下时,雨晴突然停下脚步,"谢谢你...为这一切。"
月光下,陈墨的侧脸线条柔和了许多。他转过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她。"应该是我谢谢你,"他轻声说,"自从你走进咖啡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他们的目光在夜色中交汇,一种无声的理解在两人之间流动。雨晴感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她不确定自己是否准备好面对这种感情,但此刻,她不想逃避。
"明天见?"她最终说道,声音比平时低沉。
"明天见。"陈墨点点头,目送她进入公寓大门才转身离开。
雨晴靠在关闭的门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她意识到,自己对陈墨的感情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一个咖啡店老板的普通好感。这种认知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恐惧——她还有一年才毕业,而陈墨在米兰已经有了稳定的生活。他们之间相差十三岁,来自不同的世界...
但当她回想起陈墨弹钢琴时专注的侧脸,他讨论她设计作品时眼中的赞赏,以及今晚那句"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所有的疑虑又都暂时消散了。
在异国他乡,她似乎找到了一个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