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朝堂风云
暮冬的京城笼罩在铅灰色的云层之下,凛冽的北风卷着碎雪掠过紫禁城的飞檐斗拱,琉璃瓦上凝结的冰棱折射出冷冽的光。乾清宫内,康熙皇帝握着密折的指节泛白,奏折上"纳兰嵩私铸火炮、暗通沙俄"的字迹在摇曳的烛光中忽明忽暗。御案旁的鎏金自鸣钟发出沉闷的报时声,已是丑时三刻,而他案头的茶盏早已凉透。
与此同时,城南醉仙楼的密室里,小涛正凝视着墙上的京城布防图。青铜烛台上的火苗被穿堂风撩得左右摇晃,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阴影。三日前,他乔装成西域商人潜入纳兰府,亲眼见到府中家丁将印着俄文的木箱搬进地窖。此刻,案头摆着一叠泛黄的账本,每一页都记录着纳兰嵩用官银购买军械的罪证,还有几张密信残片,拼凑出他与沙俄使者往来的蛛丝马迹。
"大人,各城门守军已按计划换防。"暗卫首领林夜掀帘而入,玄色劲装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纳兰府周边的眼线来报,府内异动频繁,似有举事征兆。"小涛将一枚青铜虎符收入怀中,这是三日前从兵部尚书府中盗出的调兵信物。他站起身,腰间的九节鞭随着动作发出细微的金铁相击声:"子时行动,先控制九门,再围纳兰府。"
子夜的钟声响起时,京城九座城门同时换防。小涛率领三百死士如鬼魅般穿梭于街巷,他们身着夜行衣,脸上蒙着浸透桐油的黑巾,只露出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当第一缕炊烟尚未升起,正阳门、崇文门等要隘已悄然易主。守城士兵们看着腰间挂着虎符的小涛,纷纷放下兵器——他们不知道,这些虎符早在三日前就被能工巧匠仿制得丝毫不差。
纳兰府内,铜制火盆烧得正旺,纳兰嵩却在寝殿内来回踱步。他摩挲着案头的密信,信中沙俄使者承诺的火枪营支援让他既兴奋又不安。"老爷,府外似有异动!"管家的声音带着颤抖。纳兰嵩猛然掀开锦帘,只见庭院中火把通明,小涛手持长剑立于石阶之上,身后是密密麻麻的甲士。
"纳兰嵩,你私通外敌、图谋不轨,该当何罪?"小涛扬手抛出一叠账本,纸页在寒风中翻飞,"这是你用漕运银购买火枪的记录,还有与沙俄使者的密信。"纳兰嵩脸色骤变,厉声喝道:"给我杀!护院何在?"然而回应他的,是护院统领将钢刀架在他脖颈上的寒光——这些平日里领着重饷的护院,早已被小涛用双倍银两相诱,更以家人性命为挟。
天色渐亮时,小涛押解着纳兰嵩及其党羽穿过朱雀大街。街道两旁挤满了百姓,有人悄悄抹泪,有人怒目而视——这些年,纳兰嵩把持盐铁专卖,百姓早已怨声载道。乾清宫前,康熙皇帝身着明黄龙袍立于丹陛之上,望着阶下跪成一片的乱臣贼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意。
"纳兰嵩,你可知罪?"康熙的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纳兰嵩瘫倒在地,发髻散乱,再也不见往日的倨傲:"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话音未落,刑部尚书已展开罪状宣读:"勾结沙俄、私铸兵器、贪墨库银三百万两...依律当斩!"
庆功宴设在太和殿,金丝楠木长桌上摆满珍馐佳肴,西域进贡的葡萄酒在夜光杯中泛着琥珀色的光。康熙皇帝亲手将斟满美酒的玉盏递给小涛:"若不是你,朕险些成了丧国之君。朕封你为抚远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望你助朕开创盛世。"
小涛单膝跪地,叩首道:"谢陛下隆恩。只是臣生性不羁,向往江湖逍遥。待处理完漕帮事宜,便寻一处青山绿水,就此归隐。"康熙沉默良久,眼中流露出惋惜:"人各有志,朕不强求。这枚金牌可保你九次免死,若有一日改变心意,朕的宫门永远为你敞开。"
三日后,京城城门缓缓打开。小涛骑着黑马,背着简单的行囊,望着城楼上"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晨雾中,他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一段关于江湖客平定朝堂之乱的传奇,在茶楼酒肆间流传。而经历这场风波的大清朝廷,也在康熙皇帝的整顿下,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