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年代之七零辣媳有空间
本书标签: 穿越  年代  年代文 

第三章 缝纫机上的财富密码

穿越年代之七零辣媳有空间

缝纫机的咔嗒声在15平米的宿舍里格外清晰,江晓雯盯着台灯下的的确良布料,针尖在尺度过量了三次——七零年代的童装尺码比现代小两号,她不得不对照弟弟晓辉的旧衣,在布料边缘多留了一寸缝头。

“晓雯,歇会儿吧,明早还要去厂里上工。”母亲王秀英端着搪瓷缸进来,缸里是熬得稀烂的玉米碴子,漂着两片昨夜剩下的腌萝卜。女儿已经连续三天熬夜做衣裳,眼下青黑得能滴墨水,可缝纫机抽屉里的半成品,却让她心里发紧——那布料太新、太挺括,不像厂里的边角料。

“妈,我再缝两针就好。”江晓雯头也不抬,指尖在布料上划过,想起白天在黑市打听到的消息:一件的确良小翻领衬衫能换三张工业券,相当于半匹布的配额。而父亲的解放鞋早就该换了,系统提示解锁回力鞋需要十张工业券,还差七张。

五更天的汽笛声响起时,她终于裁完最后一片衣袖,总共五件童装,针脚细密得能拿去供销社充正品。悄悄摸出仓库里的猪肉,荷叶包在夜色里泛着冷光——今天提取额度还剩20斤,足够换六斤粮票。

天刚蒙蒙亮,她就挎着竹篮出了门,篮底垫着碎煤块,上面盖着捡来的白菜帮子,五件衬衫裹在最底层,用母亲的旧围裙包着。城郊的老槐树下,昨天约好的黑市中间人“周叔”正在抽旱烟,看见她过来,把烟头往雪地里一按:“丫头,货带来了?”

交易在无声中进行。周叔摸了摸衬衫的针脚,眼睛一亮:“地道!比百货大楼的成衣还板正。”他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躺着三张工业券和十五斤全国粮票:“按说好的,一件换一张工业券,粮票算添头。”

江晓雯刚要接,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比平日更急促。周叔脸色一变:“不好,是工宣队的二八大杠!”她本能地把铁皮盒塞进裤兜,竹篮往雪地里一扣,抓起白菜帮子就跑,身后传来周叔的咒骂:“小崽子们盯得越来越紧了!”

躲在废弃的砖窑里,她数着掌心的工业券,手指被雪冻得发红。三张工业券边角磨得发毛,却比任何钞票都珍贵——有了这个,就能去供销社买火柴、肥皂,甚至……回力鞋。突然想起弟弟昨天说,同桌有双带补丁的回力鞋,被全班羡慕,胸口突然发闷。

回到家,正撞见母亲蹲在蜂窝煤炉前咳嗽,围裙上沾着的煤粉落进粥锅里。江晓雯忙扶她坐下,摸出从仓库取出的半块肥皂——七零年代的肥皂要凭票购买,这块带着玫瑰香味的香皂,是她昨晚冒险用掉5斤提取额度换来的。

“哪儿来的?”王秀英盯着肥皂发愣,自结婚后,她就只用自制的猪胰子。江晓雯把肥皂塞进母亲手里:“厂子里新来的技术员给的,说谢谢我帮她带孩子。”看着母亲粗糙的手掌在肥皂上摩挲,突然想起2025年,自己在便利店随手就能买到的日用品,在此刻却是奢侈品。

晌午时分,父亲江建国顶着一头雪回来,工装裤膝盖处结着冰碴。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块杂拌糖:“今儿个钢厂表彰先进,每人发两块。”弟弟晓辉欢呼着扑过去,江晓雯却注意到父亲走路时脚掌着地,磨破的解放鞋里露出冻红的脚趾——她藏在枕头下的回力鞋,还差七张工业券。

“爸,您试试这双鞋。”她突然想起什么,从缝纫机抽屉里拿出双旧布鞋——这是用仓库里的布料改的,鞋底垫了两层棉絮。江建国慌忙摆手:“给晓辉穿,爸的鞋还能凑活……”话没说完,看见女儿发红的眼眶,终究没拒绝。

布鞋穿上的瞬间,这个在钢厂干了二十年的汉子突然沉默——多久没穿过这么合脚的鞋了?上回穿新鞋还是结婚时,如今鞋跟磨平,脚趾头在寒风里打颤。他低头看着女儿,发现她袖口的补丁是新缝的,针脚细密得不像工厂里的活计。

深夜,江晓雯再次点开仓库界面,“工业制品”开云在线登陆入口下的回力鞋图标亮了三分之一,提示进度3/10。她摸着裤兜里的工业券,突然听见窗外传来嘈杂声,隔壁张婶的大嗓门穿透纸墙:“秀英家最近咋总吃白米饭?怕是搞了投机倒把!”

心猛地揪紧。她看见母亲慌忙吹灭油灯,父亲悄悄摸出藏在煤堆里的粮票,弟弟缩在被窝里发抖。七零年代的怀疑像把刀,悬在每个稍有不同的家庭头上。她摸了摸藏在枕头下的荷叶,突然意识到,光靠黑市交易不行,得想办法让“物资”来得更“正当”。

“叮——”系统弹出新提示:「检测到宿主完成首次手工业制造,解锁“轻工制品”提取权限,每日可额外提取10斤」。江晓雯眼睛一亮,缝纫机制作的衣裳也算“手工业制造”,也就是说,她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用“自制”的名义,处理仓库里的布料。

第二天清晨,她特意穿了件自己改的补丁衬衫,袖口露出半截的确良布料,故意在邻居张婶面前走过:“婶,我跟李大姐学了织补,这布是厂里剩的线头拼的。”张婶盯着她的袖口,嘟囔着:“倒真像那么回事……”

供销社开门时,江晓雯带着三张工业券和五斤粮票,换来了一盒火柴、一块肥皂,还有半匹蓝布。当售货员把回力鞋的价签指给她看时,她咽下口水——每双需要两张工业券和五块钱,比黑市贵一倍,但胜在合法。

“同志,给我来一双36码的。”她咬咬牙,用掉两张工业券和四块五毛钱——这是父亲两天的工资。捧着纸包好的新鞋,她突然想起原主记忆里,弟弟因为穿露趾鞋被同学嘲笑,躲在被子里哭的场景。

回到家,弟弟晓辉捧着新鞋爱不释手,母亲王秀英却抹起了眼泪:“你这孩子,哪儿来的工业券……”江晓雯把鞋塞进弟弟怀里,轻声说:“妈,我在厂里打听到,以后帮技术员带孩子能换工业券,放心,都是正经来的。”

暮色中,父亲蹲在门口擦新鞋,煤油灯的光映着他嘴角的笑。江晓雯坐在缝纫机前,看着抽屉里的半成品,突然有了新计划——既然系统认可手工业制造,那她可以批量制作童装、衬衫,通过“合法”渠道卖给郊区的老乡,用手工费换工业券和粮票,既避人耳目,又能积累系统进度。

窗外,工宣队的自行车铃铛声渐渐远去。江晓雯摸着缝纫机的铁架,突然发现,这台老机器不仅能缝补衣裳,还能缝补这个年代的穷困与艰辛。当第一颗星亮起时,她在笔记本上写下:明天,去郊区供销社问问,收不收手工童装。

而在她不知道的地方,周叔正在黑市传扬“槐树洞来了个巧手丫头,做的的确良衬衫比上海货还地道”。越来越多的人打听着那个戴蓝布头巾的姑娘,却不知道,她袖口的补丁下,藏着来自未来的、改变命运的力量。

这一晚,七零年代的雪悄悄融化,缝纫机的咔嗒声里,江晓雯绣下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商标——一朵小小的、带着拼夕夕红的葵花。她知道,在这个凭票吃饭的年代,她的财富密码,就藏在这一针一线里,藏在系统仓库的物资中,更藏在全家人对未来的期待里。

上一章 第二章 粮票与布票的暗战 穿越年代之七零辣媳有空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供销社里的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