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京城,金风送爽。方桂花站在正阳门外,望着巍峨的城墙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深吸一口气。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帝都,随行只带了白老头和春桃,还有精心挑选的二十箱"金线仙芝露"与"紫气东来"。
"东家,隆昌号的轿子到了。"春桃指着不远处一顶蓝呢轿子低声道,"听说他家专做宫里生意,门槛高着呢。"
方桂花整了整衣襟。这套湖蓝色缎面褙子是特意为京城之行裁制的,既不失江南风雅,又透着北地大气。她摸了摸袖中的名帖——这是太医院白院士的亲笔引荐信,比什么金银都好使。
"方掌柜远道而来,有失远迎!"隆昌号的林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说话带着浓重的京腔,"白院士的信我看了,只是这'仙芝露'在京城可有市场?此地名药云集..."
方桂花不急不躁,取出一个鎏金小瓶:"林掌柜先尝尝这个改良版。"
瓶中是淡紫色的液体,甫一开瓶,幽远的药香便弥漫开来。林掌柜小心抿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这...这是加了冰片?"
"不止。"白老头得意地捋着胡须,"按《御药院方》的古法,加入了苏合香与安息香,专治京城秋冬的燥气。"
林掌柜拍案叫绝。他哪知道,这是方桂花提前半年就让白老头研制的"京城特供版",连瓶身都特意烧制成了皇室专用的明黄色。
"首批订五百瓶!"林掌柜当即拍板,"若宫里用得好,冬至前再加一千!"
••••••
正当生意谈得顺利,一个意外消息打乱了计划。这日傍晚,春桃慌慌张张从外面跑回客栈:"东家,不好了!有人在都察院递了折子,说咱们'药价虚高,盘剥百姓'!"
方桂花心头一跳。展开春桃抄来的邸报,上面赫然写着:"查有商妇方氏,以奇技淫巧制所谓'仙芝露',价昂十倍于常药,实乃与民争利..."
落款是监察御史周正清,正是王扒皮那个在京城做官的远亲!
"东家,这可如何是好?"春桃急得直搓手,"听说皇上已经批了'着部议处'..."
方桂花面沉如水。在京城被言官盯上,轻则罚银,重则封铺。她沉思片刻,突然问道:"林掌柜说宫里哪位娘娘最爱用咱们的药?"
"听说是淑妃娘娘,入秋后总犯咳疾..."
"备轿,去白院士府上。"
••••••
白院士的府邸在城西,朴素中透着威严。老院士听完来意,捋须沉吟:"周御史此奏,确有小题大做之嫌。不过..."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方桂花一眼:"若能证明此药确有大用,又惠及百姓,则另当别论。"
方桂花心领神会。次日一早,她就在隆昌号门前支起了义诊摊子,免费为百姓看诊施药。更妙的是,所有用药都是"仙芝露"的简化版——药效稍逊,但成本只有三成。
"这叫'普济版'。"她向围观的人群解释,"寻常小恙用这个足够,价比寻常汤药还便宜些。"
消息很快传开。原本因言官弹劾而观望的商户,见她如此应对,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太医院都派了医官来观摩,将"普济版"的配方收录在即将编纂的《惠民方》中。
三日后,部议结果出来了:着令"仙芝露"明码标价,不得欺行霸市,但因其"确有奇效",准予继续发卖。
危机化解,但方桂花心里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要在京城站稳脚跟,必须找到更稳固的靠山。
••••••
转机出现在重阳节这天。隆昌号的林掌柜突然登门,身后还跟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
"方掌柜,这位是内务府采办太监曹公公。"林掌柜介绍时声音都压低了几分,"曹公公看了淑妃娘娘用的'紫气东来',很是赏识..."
方桂花心头狂跳。内务府!这可是专管皇室供应的衙门,若能攀上这层关系...
"听闻方掌柜在黑山有药田?"曹公公尖细的嗓音带着居高临下的味道,"明年春,皇上要南巡,沿途行宫需备上等药材。"
"民妇愿效犬马之劳。"方桂花恭敬道,"不知需要哪些药材?"
"不急。"曹公公摆摆手,"先看看你的'道地认证'再说。"
方桂花立刻取出黑山县衙盖印的文书,还有太医院的批注。曹公公仔细查验,突然指着其中一行小字问道:"这'金线芩',《本草》上可有记载?"
白老头刚要解释,方桂花却抢先道:"回公公,此药在《证类本草》中有载,名曰'金纹芩',只是后世少用,几近失传。民妇偶然在黑山发现,经三年培育方得复现。"
曹公公将信将疑,白老头却恍然大悟——方桂花这是借古籍之名,为新品正名啊!
"既如此..."曹公公终于露出笑容,"内务府可订五百斤'金线芩',另要'紫气东来'两百瓶。记住,需特制黄绫包装,瓶底烧'内府'二字。"
方桂花强压心中狂喜。有了"御用"招牌,言官的弹劾就成了笑话,王扒皮之流更是不足为虑!
••••••
送走曹公公,白老头急匆匆翻出随身携带的《证类本草》。翻到某页时,他突然惊呼:"东家神了!真有'金纹芩'记载!"
方桂花凑近一看,只见泛黄的书页上赫然写着:"金纹芩,出黑山,根有金线,治肺热殊效..."
她与白老头面面相觑。这本是随口编的说辞,没想到竟真有其事!更巧的是,记载的产地正是黑山。
"天助我也!"方桂花当即决定,"立刻派人回黑山,把这片记载拓印下来,今后就放在店铺最显眼处!"
三日后,当方桂花在内务府签下供货契约时,那份《证类本草》的拓本就摆在案头。曹公公验看无误,痛快地盖上了内务府的大印。
走出衙门时,秋阳正好。方桂花望着紫禁城金色的屋顶,心中豪情万丈。有了"御用药商"这块金字招牌,"陈记"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东家,接下来去哪?"春桃小声问。
"先去琉璃厂买套上好的《本草纲目》。"方桂花微笑道,"然后...该回家看看了。"
离家半月,她不禁想起黑山那片药田,想起作坊里忙碌的女工,想起...小石头算账时认真的小脸。这个由她一手打造的商业王国,根基始终在那座小小的青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