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二十年,皇帝沉迷修仙问道、炼制仙丹,与仙师道长整日讨论长生不老之术,对朝堂之事不再投入过多精力,大权逐渐落入太子手中。
皇帝膝下七位皇子,大多数都开始准备夺嫡事宜,与太子党争得你死我活,机关算尽。仿佛忘记了他们几乎都为一母所生,曾经相处得和睦无比。
不巧的是,敌国(南宁)在朝堂中安有奸细,此奸细在朝堂中潜伏多年,一直未有机会掀起风浪,如今终于是得到了机会,趁着夜黑风高逃回南宁,向南宁国君汇报了此事,南宁看时机已到,便挑起战争。
从此,动乱不断,岐国上下内忧外患。四皇子慕容尘武功高强又懂谋略,但他无意去和兄弟们争夺皇位,便主动请缨去边关平定战乱,想着等到夺嫡结束,边关战乱平定再班师回京。
出征两个月后,就传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慕容尘痛苦无奈,但此时此刻边关战乱更加要紧,他无法回去参加葬礼。
两年后,战乱平定,本是皆大欢喜的好事,但慕容尘又收到了另一个消息。
夺嫡最终以参加夺嫡的所有皇子都同归于尽而结束。
慕容尘哭笑不得,最终皇位居然还是落到了自己这个一点都不想得到皇位的人手上。
他回到京城,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又用了两年时间,收拾他的那些兄弟留下的烂摊子,清理奸臣,改革政策,修缮边关防护措施和水利工程。
国家倒是治理的挺不错的。
但是呢,慕容尘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性格太过放荡不羁,这是包括太后在内所有人的评价,朝堂上下没一个人管得住他,只有太后能治住他的脾气。
还有呢,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登基两年,他就装装样子选了一次秀,从未宠幸过一位妃子。刚进宫时那些妃子是什么位分,现在就还是什么位分。后宫之事从来不理不睬,都是太后帮忙管着。
太后倒是也不催他,毕竟先皇和太后感情甚好,是真爱,所以太后希望他的皇后也是真爱。
慕容尘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和他共事两年的安将军切磋,每次打得尽了兴才肯回去。
这个安将军有一个儿子,名叫安桑,当时安将军去边疆平乱之时他也跟着,也和慕容尘有交集,算得上关系不错。
安桑有一个青梅竹马,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太学,在安桑去边疆之前,几乎是形影不离。
她就是丞相之女,夏思凝。
此女倒是特别,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长的倾国倾城,貌美如花。
她有一些特别的爱好,骑马打猎,舞刀弄枪,无不是她所爱。丞相常因此所头疼,女孩子家家的,怎么喜欢这些?自己家小棉袄不是精通风雅之事吗?不应该啊……
但自己女儿自己得宠着,平时听到别人说自己女儿一句不好听的,一定就要回怼回去。比如最多的什么"男人婆",丞相一定疯狂夸赞女儿的特别之处,和其她娇弱的小姐不同,又摆出女儿确实精通琴棋书画的证据。多方面全面发展咋滴了?嫉妒了?
丞相虽然不理解女儿的喜好,但一定尊重并支持,女儿在校场练习的时候他时常也会去看,并拍手叫好。
他毫不担心女儿嫁不嫁的出去这件事情,毕竟夏思凝容貌倾国倾城,又出身好,别人肯定巴不得娶她,而且就算嫁不出去,宠女儿一辈子又咋了?
夏思凝喜欢这些事,跟安桑有很大关系,毕竟安桑他出自将门,从小受到兄长和父亲的影响,自然是喜欢这些的。夏思凝和安桑一起长大,看着他做这些,自己也慢慢就学着做了,学着学着,哇塞,好有意思啊!
安桑也受夏思凝的影响很大,他本来有点游手好闲,不爱读书,对风雅之事极其厌恶。认识夏思凝之后,他总想着夏思凝很优秀很出色,自己再这样下去反而不好意思了,就会主动去请教她一些事情。
两个人也在这样一来二去之下熟络起来,成为了形影不离的至交。安桑甚至知道夏思凝每个月月事的大概时间,提前准备好红糖水什么的,也知道夏思凝喜欢糖人糖画糖葫芦各种糖。夏思凝也知道安桑喜欢收藏各种武器,经常送他制作工艺精良的武器,满足他的收藏癖。
夏思凝和安桑在认识之后每年都会相约去灯会,除了皇子夺嫡和边关战乱使得百姓生活被打扰的那几年,安桑因为自身原因和那几年根本没办灯会以外,就没有不结伴过。
烟花三月,南方战争平定,安桑和慕容尘回到京城,自那之后,慕容尘便也开始经常见到夏思凝。
到这里为止,就是近几年三人的概况。
而真正的故事,还要从一日慕容尘去找安将军切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