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诗会
暮春时节,长安城中繁花似锦,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位于朱雀大街旁的望江楼,今日格外热闹,一场由长安诗社举办的诗会正在这里举行。长安诗社是长安城中文人雅士们的聚集地,诗会更是汇聚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
李逸风,字子安,出身于长安的名门望族李氏。他自幼聪慧,饱读诗书,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是长安城中有名的才子。今日,他身着一袭白色锦袍,手持折扇,风度翩翩地走进望江楼。
“李公子,您可算来了!”一位年轻的书生迎了上来,正是诗社的成员之一,名叫王宇。“今日这场诗会,可是汇聚了长安城中众多才子佳人,大家都盼着能一睹李公子的风采呢!”
李逸风微微一笑,谦逊道:“王兄过奖了,逸风不过是来凑个热闹罢了。”
两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淡蓝色罗裙的女子,正坐在楼上的雅间中,轻抚瑶琴。她面容清丽,气质高雅,宛如仙子下凡。
“此女是谁?”李逸风不禁问道。
王宇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眼中露出一丝倾慕之色,说道:“她便是当今长安城中最负盛名的才女,苏瑶。苏姑娘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诗词造诣极高,是无数公子哥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李逸风心中一动,正欲上前结识,却见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公子哥抢先一步,来到了苏瑶的雅间前。此人正是杨国忠的侄子,杨昭。
“苏姑娘,今日有幸在此相遇,实乃杨某之福。听闻苏姑娘琴艺高超,杨某愿以千金相赠,只求苏姑娘能为我弹奏一曲。”杨昭满脸傲慢地说道。
苏瑶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之色,但她还是强忍着心中的不悦,礼貌地说道:“杨公子,小女子不过是在此附庸风雅,琴艺粗陋,怕是会污了公子的耳朵。还请公子另寻高明。”
杨昭脸色一沉,没想到苏瑶竟然敢拒绝他。他心中恼怒,正欲发作,却听到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杨公子,如此强人所难,恐怕有失风度吧?”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李逸风正微笑着站在那里。杨昭认得李逸风,知道他出身名门,不好轻易得罪,但他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冷笑道:“李公子,这是我与苏姑娘之间的事情,你最好不要插手。”
李逸风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他上前一步,说道:“杨公子,苏姑娘既然不愿意,你又何必强求呢?今日乃是诗会,大家还是以诗会友,共享这春日的美好时光吧。”
杨昭心中虽然不甘,但也知道在这么多人面前,不能把事情闹得太僵。他狠狠地瞪了李逸风一眼,说道:“好,李公子,今日暂且放过你。不过,你给我记住了,这笔账咱们日后再算!”说完,便带着一群手下,气呼呼地离开了。
苏瑶见李逸风为自己解了围,心中感激不已。她起身来到李逸风面前,微微欠身,说道:“多谢李公子仗义相助,小女子感激不尽。”
李逸风连忙回礼,说道:“苏姑娘不必客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我等侠义之士应尽的本分。更何况,能为苏姑娘这样的才女解围,是逸风的荣幸。”
两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时,诗会的主持人走上台来,宣布诗会正式开始。此次诗会的主题是“春景”,要求众人以春日之景为题,即兴赋诗一首。
李逸风略作思索,便挥笔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春日长安花似锦,柳丝轻拂碧波间。啼莺婉转枝头闹,彩蝶翩跹舞蹁跹。”此诗一出,立刻赢得了众人的阵阵喝彩。苏瑶也不禁对李逸风的才华赞叹不已。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诗词的美妙之中时,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了望江楼。此人身材高大,面容冷峻,身上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江湖气息。他的出现,让整个诗会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