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里,学子们课间嬉戏打闹的欢声笑语还在空气中微微回荡,就在这时,先生杨慕笙迈着稳健而从容的步伐,不疾不徐地踏入了教室。众人瞧见先生身影,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敛去了先前的散漫模样,一个个挺直了腰背,神色庄重,正襟危坐,整个学堂的氛围陡然变得严肃起来。
杨慕笙,已过知天命之年,曾经官至太子少保,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宿儒。即便如今已然致仕归乡,可他的才学和威望,在书院上下依旧备受敬重,犹如泰山北斗,令人敬仰。他目光平和而深邃,仿若一泓清泉,缓缓扫过每一位学子,而后开门见山地说道:“诸生,今日,吾等一同探讨治国之道。古往今来,国家之治理,局势有分有合,正如圣人所言:‘治国之道,在安邦。’所谓‘安邦’,乃是治国的根本所在。而实现‘安邦’的关键,就在于‘仁’。‘仁’者,拥有宽广如天地的胸襟,心怀怀柔之德,犹如春日暖阳,温暖万物;时刻心系苍生,对天下百姓充满慈爱;能够明辨善恶,清晰区分忠奸,公私界限也能一目了然。唯有秉持‘仁’之理念,方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使社稷根基稳固。今日与诸君探讨‘治国之道’,期望诸君用心领悟,日后为国家建功立业之时,以‘仁’为基石,践行正义之事。”
学子们神情庄重肃穆,杨慕笙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洪钟巨响,声声撞击在他们的心弦之上,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全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话音刚落,杨慕笙抬手向左轻轻一指,目光稳稳地落在了顾惊鸿身上,说道:“青珩,且来回答,对于善恶之分,你有何见解?”
顾惊鸿听到先生点名,应声而起,身姿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他略微思索了片刻,而后从容不迫地说道:“先生,善恶之分,绝非表面那般简单明了,其中涵盖了观念、人性以及行为等诸多层面。善恶的观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体的环境以及人性的特点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善恶的区别,并非源于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行为积累以及心性沉淀的结果。平日里多做善事,便能积累善念;倘若放纵私欲,就容易滋生恶念。善恶之间相互影响,却又各自相对独立,并非绝对的统一。所谓善,包含着善意与宽恕,就如同海绵一般,能够吸纳世间的美好;然而,有时候,在看似善意的表象之下,或许隐藏着如棉花糖般难以察觉的危害。善恶之争的根源,其实就在于人心。善,本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却常常因为人性的弱点而被利用,从而导致善恶的分化。以学生之见,善恶是相对而生的,并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善’虽然并非无比强大,却坚韧得如同蒲苇,难以折断;‘恶’看似强大,实则脆弱得如同纸糊的老虎,不堪一击。然而,世间也存在一些极端之人,他们自以为在行善,实际上却在作恶,这样的人,应当称之为恶徒。恶徒秉持着邪恶的思维以及偏执的信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一切,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怖之极。”
顾惊鸿话音刚落,学子们的脸上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对他的见解表示颇为认同,不少人还暗暗点头。
“青珩所言,颇具见地,且先坐下。”杨慕笙微笑着颔首,随后将目光转向叶临之,“临之,且考考你,对于‘男尊女卑’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此问题一出,众人皆是一愣,一时间,课堂内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有人都愣住了,似乎都没有想到先生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叶临之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恭敬地回答道:“先生,男与女,皆是父母血脉的结晶,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承载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本就不应厚此薄彼。若一定要论及差别,学生反倒觉得女子更需要关爱。若是过度溺爱男子,容易使其养成骄纵蛮横的性格;若是忽视女子,就可能导致其性格变得孤僻冷漠。倘若父母能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女子自然会懂事乖巧,男子也能够谦逊自强。男女之间的差异,并非天生注定,实际上更多地源于父母的偏爱程度。子女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女子绝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用于交易的物品,她们拥有独立的思想,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不应该横加干涉。同样,男子也不应被过度溺爱,否则难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父母若能将子女视为一个整体,给予同等的关爱与尊重,子女便能健康成长;反之,若区别对待,子女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疏远,各自走向极端。”
杨慕笙目光中满是嘉许之意,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嗯,说得不错。那你对‘龙阳之好’又作何看法?”
叶临之微微一怔,没想到话题陡然转变,但他很快调整好思绪,坦然地回答道:“先生,学生认为,‘龙阳之好’,若双方是出于真心相爱,其实并没有过错。爱情,本就无关乎性别,它是心灵之间的交融与相互吸引。虽然这种情感,不被世俗普遍接受和祝福,然而我们也应该给予尊重。这并非是什么病症,只不过是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相爱的双方,尽管会面临世人的唾弃、厌恶与憎恨,但只要他们能够坚守初心,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便值得我们敬佩。当他们勇敢地冲破世俗的枷锁,就会明白,那些偏见与阻碍,其实都如过眼云烟,皆是虚妄。真正的爱情,应该超越世俗的眼光,错的并不是他们的感情,而是世俗的狭隘与歧视。他们不过是渴望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这份纯粹的情感,不应该被异样的眼光审视。”
杨慕笙面露欣慰之色,颔首道:“临之,能有如此见解,实属不易。世间的情爱,形式多种多样,都应该得到尊重。治国需以‘仁’为本,为人处世,同样应当以包容理解为怀。不要让世俗的偏见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要以公正宽厚之心,去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
此时,一位同窗举手发问:“先生,话虽如此,然而‘龙阳之好’者常常遭受非议,面临重重困境,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杨慕笙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我们要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倡导包容与理解,进而影响身边的人。人心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需要漫长的岁月。但是,只要我们坚守正义,秉持正确的理念,假以时日,世俗的偏见终究会逐渐消散。”
在杨慕笙的引导下,课堂讨论变得愈发激烈起来,学子们对爱情、世俗与包容的认知,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不断深化。而顾惊鸿和叶临之,经过这一番讨论,对真挚情感的坚守,也变得愈发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