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目下局势不明,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敦亲王的福晋不能陪伴出现在两军阵前,她是王府主母,需要在兵败之后,给王府上下争取一条后路。
福晋当然也十分了解夫君的脾性,一旦让敦亲王解放天性,便是在死路上狂奔。
但她能做的只是再三劝导,希望夫君念及夫妻情谊,保留一丝理智。
雍正死了,现下是八哥廉亲王回归的最佳契机,敦亲王不想就此错过,心不在焉地拍拍福晋的手,想她是一个女人,对这样的事情,自然慌乱,并不把话放在心上。
四哥雍正虽然出身不如自己,才智不如八哥,可到底序齿在前,也肯俯首称臣。
现在雍正死了,要他费劲吧啦去辅佐一个乳臭未干、屁都不懂的毛孩子,而放弃八哥这样成熟稳重的政治家,为大清建功立业,敦亲王是不干的。
“年将军——”
年轻的时候,敦亲王与年羹尧还更亲近些,本想着替华贵妃和八哥保个媒,没想到先皇横插一杠,生生把年家和四哥雍正挂上了钩。
今时不同往日,在实际的利益面前,年羹尧是单飞,还是选择加入自己的麾下,尚不能够确定。
阖宫上下站满了兵丁,形势一触即发,年世兰迅速盘算了一圈各方力量。
后宫加上哥哥手中的重兵,比出师无名的敦亲王略胜一筹。
所以……真的要让弘时登基吗?
弘时如果做了皇帝,皇后是母后皇太后,齐妃是圣母皇太后,而自己呢?充其量是皇考贵太妃罢了。
弘时即便想拉拢哥哥,也不可能让自己做皇贵太妃。但即便是做了皇贵太妃,上头仍然有两个太后,一个太皇太后。别说屈居第三了,就是连三强都进不去,又有什么意思?
弘历同理。
但如果是雍正的兄弟们继位,除了有哥哥做靠山的自己,所有的嫔妃无一例外全都不升反降。多有趣!
那么让哪一位王爷登基呢?
大权在握的敦亲王不可以,蓄势待发的的廉亲王也不行。
那些太小的不行,太老的也不行。年世兰历数康熙留下的子嗣,最终把目光放在身侧的果郡王身上。
年纪轻轻,没有根基,又是康熙的正统子嗣。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
“太后和皇后说阿哥年纪还小,先帝及圣祖在世时,最为栽培果郡王。”
“华贵妃,你!”
皇后首先猜到年世兰的用意,可惜她们家的朝中势力不敌迅速蹿红的年羹尧,求救似的望向太后。
“华贵妃,先帝生前并未留下遗诏。弘时是先帝的儿子,名正言顺。”
太后锁在深宫,即便想要派人去找隆科多和小儿子驰援,也不能够。只能把弘时往皇位上推。
“名正言顺?德娘娘,这话亏你说得出口!汗阿玛殡天前并未留下有关遗诏的只言片语,驾崩当晚也无遗诏流出,怎么四哥将京城控制住了,遗诏便出来了?四哥登基就不名正言顺,他的儿子又何来名正言顺一说。”
敦亲王话音刚落,从一旁闪过一个中年妇人,身披袈裟,头戴僧帽,一手持念珠,一手托着一道明黄圣旨。
妇人是果郡王的生身母亲,康熙的舒妃娘娘,甘露寺的冲静师太。
舒太妃原本已经不问红尘,专修佛事。可除夕之前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