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枝离开了,叶筱筱多给了五倍的工钱,足够他们家花销一年。
自打叶筱筱令人培育良种,增加粮产为敲门砖,与朝廷,皇帝搭上线,入朝为官已满两年。
距离她给魏凌月许下五年奔小康的诺言还有三年。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光要百姓吃饱饭可不是小康社会,还需要解放劳动力,解放生产关系,有衣穿,有房住,有书念,有娱乐。
现在粮食增产已大好基础,叶筱筱早让人改进的农具:耧车,耕犁,镰刀也已经送到皇帝面前,就差推广,特别是那个纺车,彻底让降下丝绸和麻布降下价来,会有更多的人可以穿上丝绸制的衣服,再贫苦的百姓也可以有衣物避体。
云裳不是没有派人找过棉花,毕竟棉花更好,保暖耐寒,但这个世界没有,没有办法,云裳直接花神的职权变出棉花,还好棉花也是花,不是草。
有了这些东西,最兴奋的就是皇帝,百姓也高兴,但高兴的比不上皇帝。现在的皇帝野心勃勃,他要打造一个盛世,成为千古一帝,万古流芳,享受万民朝拜。
五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基本上实现了百姓吃穿住,天子脚下一派繁荣,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
尽管如此,也让看见这一切的魏凌月深感震撼,她从未想过这样的方式。她只会想成为凤凰,成为凤凰不成也要让孔雀成为最珍贵的祥瑞,没有想过还可以这样走,为百姓造福,百姓发自内心爱戴她,敬重她,皇帝也对她和颜悦色,那个国师也成了摆设。
可是,她不是叶筱筱,她不曾站在巨人肩上,也不会想到这些东西。
十五岁的叶筱筱誉满天下,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魏父忧心不止,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她。
叶筱筱同魏父的关系也缓和许多,“父亲不必担忧,谁规定女子就一定要嫁人?”
魏父叹气道:“唉,女子怎么可能不嫁人,唉!现在就算是你想要嫁人,你的婚姻也轮不到为父做主,还需要圣上的同意。”
这些年的变化不说翻天覆地却也是肉眼可见的变好。魏枝的感受最深,以前非主街道上到处是流民,乞丐,无钱买药而死的人,断手断脚的人,衣不蔽体的人……个个瘦骨嶙峋,深受饥寒交迫之苦。
现在好了,天子脚下不见这些苦难,只要肯干,总能养活自己。
特别是她母亲也不需要担心受怕,母亲可以在家里纺织挣钱,不需要抛投露面让有心人发现。
她也是,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在魏尚书府三小姐开的新店应聘当了接待客人的婢女。
不知道为什么,她始终想见一见三小姐,她也时常羡慕四小姐,有这么一个姐姐,特别宠她。
叶筱筱规整了已完成任务,感觉差不多可以展开教育,开设学堂。
皇帝与叶筱筱对观念不同,他是需要寒门子弟在朝堂发声,制衡权贵世家。但同样他又怕这些百姓启民智,因为愚民很容易掌控,他们只要听话就行。
叶筱筱深知这个皇帝的本性,也不敢甩历朝历代的王朝周期,只能劝导皇帝不启民智,也要教百姓识字,不然您颁布的指令百姓看不懂,只听使吏讲,您颁布的内容万一被有心人串改,煽动百姓,出了事总归是不好的。您还会遭到骂名。
皇帝同意了,开始国家开办学堂。
叶筱筱心道:学堂已经办了,怎么可能只教字。
叶筱筱也觉得那些个文官太闲了,于是向皇帝建议让他们整理典籍,编撰新史,还有字典,例外还提议简化古字。
不是没有保守派反对,但在千古流名的诱惑下,全投入进去,这活好处多还不掉脑袋,多好啊。
叶筱筱满意点头,就是这样,大家都干活。